基于ε-聚赖氨酸纳米载体用于生物大分子透皮给药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hj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皮给药具有易于吸收、患者依从性高、避免胃肠道的首过效应和缓慢释放等优点,因而成为非注射给药中的一种极有前途的给药方式。但因皮肤的屏障作用、药物理化性质等因素,使得许多药物通透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因此,寻找合适的透皮促进法是目前研究的关键,其中载体法简便且透皮促进效果显著。ε-聚赖氨酸富含阳离子,对生物膜有良好的穿透力,可降低药物阻力并提高药物的转运效率。ε-聚赖氨酸中引入疏水链可增强其脂溶性,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本文以载体为突破口,选取功能化的ε-聚赖氨酸为生物大分子药物载体基质,研究其在生物大分子药物透皮给药中的作用。   ⑴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将疏水的十六烷基引入ε-聚赖氨酸,制备了两亲性疏型聚合物(EPL-g-Cety1)。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图谱和元素分析证实EPL-g-Cety1结构和组成。通过改变ε-聚赖氨酸和溴代十六烷的投料比,得到不同取代度的两亲性聚合物。   ⑵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物化性质。通过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分析,EPL-g-Cety1纳米粒子为大小均一、结构紧密的球状结构,粒径在171.4~230.8 nm,表面带正电荷(+46.4~+67.6 mV)。纳米粒可有效负载胰岛素,载药量高达12%,且包封率随取代度增大而减小。   ⑶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试验显示,随着取代度的增大,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越好。当取代度为83%,纳米粒浓度为10~200μg/mL时,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在85%~159%之间。此外,NIH3T3和CHO两种细胞对聚合物的敏感度不同。   ⑷体外释放行为。负载胰岛素的纳米粒子,体外释放呈两相模式:突释阶段和相继缓慢释放阶段。前5 h不同载药纳米粒的胰岛素突释量为12%~34%,120 h时释放量达到47%~69%。且取代度越大,胰岛素的累加释放量越小,释放速率也越慢。圆二色实验表明聚合物纳米粒子能保持所负载胰岛素的活性。   ⑸透皮给药试验。EPL-g-Cety1纳米粒子经大鼠透皮给药的结果显示,EPL-g-Cety1纳米粒子作为胰岛素透皮给药载体,能有效促进胰岛素的吸收;H&E染色结果证明,给药24 h后大鼠背部皮肤仍保持完整性,其组织无明显病理学改变。   ⑹该两亲性聚合物纳米粒子有望作为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透皮给药载体。本文设计的两亲性聚合物具有以下优点:聚合物制备条件温和,可自组装成分布均一的纳米粒子,能保持所负载胰岛素的活性;通过十六烷基的引入改善了ε-聚赖氨酸的生物相容性,为透皮给药提供了一个是安全可靠的载体;可以作为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透皮给药载体,不需加入透皮促进剂,可高效促进所负载药物的透皮吸收。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具有刺激响应性的纳米载体在药物的控制释放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注意。它们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比如:可控的三维结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机械性能,并且能对外
展览“来自扶桑的风:二十世纪的墨西哥和中国”将在2017年12月8日至2018年6月10日期间于南加大亚太博物馆展出。LEAP通过策展人喻瑜和郑胜天挑选的照片一探他们备展工作的进
期刊
随着分离分析科学的进一步的发展,实现快速、高效的分离成为现代分离分析科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磁性纳米粒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本论文中,我们合成了不同功
当我们跨入21世纪,迎来中国共产党80华诞,960万km2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12亿华夏儿女正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欢度这个喜庆的时刻,俯仰五千年,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扬眉吐气;放
视觉传达是一种利用视觉和语言来传递信息的设计活动。本文首先回顾了视觉传达的历史发展,之后介绍了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出的特点,最后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意在使读者更
许久未归了,烟波里的故乡.我想你了,久违的故乡.你是否,还是旧时模样?rn远山见竹林芳草,晨风抚绿了芭蕉rn碗窑对我而言是美好的,美好到连进村前那曲折的盘山公路都成了欢快的
随着旅游业持续高涨的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已经成为大众出游的新形式。在休闲度假旅游中民宿也顺应游客需要而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从产生到兴起河北省民宿发展速度近几年来相
三芳基甲醇类化合物是一种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在众多羟基保护基团中也是一种选择性比较好的保护基。三芳基甲醇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主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再过两个多月,党的十六大就要召开,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
柴油发动机以其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学特性在各种动力装置和车辆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柴油机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由于其碳黑颗粒和NOx排放量较高,被人体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