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标准化高中英语选修课开设及实施现状调研——以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为例

来源 :李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开设英语选修课既有助于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他们就业和升学需求,提高综合素质。鉴于高考和招生制度的客观现实,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通过选修课程发展自我兴趣,这样高中生多样化的兴趣需求和单一的课程结构以及统一的学业要求就无法达成一致。目前标准化高中英语选修课开设现状到底如何?有哪些可供借鉴的方面?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待深度研究。本研究以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英语选修课开设现状如何?第二、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在实施英语选修课过程中有哪些好的做法?第三、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实施英语选修课遇到了哪些困难?研究发现,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目前英语选修课开设具有以下特征:学校开设了基础英语,英语歌曲赏析,英语影视赏析等选修课,但重点关注学生的英语基本素养;学校开设英语选修课的原因是遵循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以下成就: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拓展;选修课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面临以下困难:资金和硬件设施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有效的选课指导制度;缺乏具体的学分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走班教学制度和评价制度。针对这些困难,笔者分别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建议。学校应该完善选修课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选课指导体系;实施走班教学;完善学分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教师应该提高职业素养。
其他文献
鲁迅旧体诗表现出个人与文本、文本与文本、文本与时代、个人与时代的多重互文。鲁迅旧体诗呈现了一个多重身份的鲁迅,并在旧体诗创作中展现出多侧面的从“小我”到“大我”的成长求索之路。论文主要分三章展开:第一章,着重探析鲁迅创作旧体诗的动因。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其一,分析旧学积淀对鲁迅创作旧体诗的影响,呈现鲁迅对中国诗学传统的继承、理解和自觉改造。鲁迅创作旧体诗受到社会现实与其自身生命体验的双重驱动,传统文
学位
随着视觉修辞这一学科领域的逐渐发展,视觉修辞学中的视觉隐喻这一修辞手段对解读图像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将广告的诉求以视觉隐喻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以此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是众多广告选择的创意手段。这其中,汽车影视广告为了提高品牌溢价,通常制作精良,有其自成体系的视觉修辞方式,对于具体的视觉元素和抽象的视觉语言建构隐喻的运用,不仅十分丰富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四个问题,(1)国内汽车影视广告
学位
政治话语的运用是国内外各政党和政治个体参与政治生活的必备要素之一。如何运用政治话语,讲述怎样的政治话语对于处于国家权力中心的政府而言则更是至关重要。政治话语运用得好可以与政府行为相辅相成,提高民众对于政府行为的认可度,从而使得政府行为顺利进行。反之,政治话语运用不当则可能会加深政府与民众间的隔阂,最终影响政府在民众中的公信力和支持度。历经多年的发展,印人党在2014年再次进入印度政治权力的中心,形
学位
桑弧是中国第二代导演,从他首次涉足影坛至最后一次执导电影作品,时间跨越了近半个世纪。桑弧的电影既记录了战乱年代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也在新中国成立后新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下,实现了艺术观念的深刻调整。在“文革”期间,他拍摄过“样板戏”;在新时期电影创作多元化的语境下,他又另辟新径,探讨了中国喜剧创作的独特样式。桑弧作品既体现了他对银幕艺术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也留下了鲜明的历史印记。从桑弧导
学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上的重要通用语言,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在英语教学中,为促进学生能力的稳步提升,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教师需要摒弃以往的应试教育理念以及“填鸭式”教学方式,要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可以辅助教师更加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英
期刊
城市自古以来便是滋生文学的沃土,也是文学所展现的对象和内容。艾什诺兹喜欢城市,其作品叙事通常以现代城市为背景,尤其是巴黎。在他大部分作品中,主人公一开始往往在巴黎生活,随后被迫或是自愿离开巴黎去往外省、外国甚至外太空,但最终都会回到巴黎,巴黎是其小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空间作为城市基本组成要素,也就成为研究城市的核心。20世纪后半叶,哲学领域对空间热烈的探讨产生了“空间转向”这一思潮,许多思想家试图
学位
唐代荆南处长江三峡要冲之地,地理位置绝佳,且为政治军事重镇。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南迁,荆南人口与经济快速发展。荆南悠久的历史、繁华的经济、独特的地理等因素融合并最终促成了荆南一地特有之文学。本文以唐代诗人行旅荆南之时空特征为切口,梳理唐代荆南诗歌文本及相关史料,尽可能还原其整体面貌,发掘诗人蕴含在诗歌中的独特生命体验。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着墨于唐代荆南地域特征。第一节梳理唐代荆南地理与交通情况,
学位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是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最具代表性的青少年奇幻文学作品之一。作者借以小主人公巴斯蒂安在现实世界的遭遇深刻阐释现代人的普遍精神现状:孤独和内心荒芜,并致力于通过主人公在幻想王国的冒险重建一个新的价值世界来改变现状。为寻找这个新的价值世界,本文首先借用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对文章提及的旧世界以及不同社会模式下的价值进行挖掘,再对生活在这些价值模式下的人进行主体间性分析。
学位
历史时期,中国的疫病事件频繁发生,并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员生命死亡,这些人口的死亡与战争、饥荒及气候变化引发的水旱等事件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汉唐时期正史和医书古籍中有关疫灾(大型)事件内容的记录,对疫灾史料的文本内容进行了时期性的分类讨论。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疫灾体系下疫灾书写内容及其发展演变情况,从疫病触发机制、时人对于疫病的认识以及疫病防治思想入手,试图建构起汉唐时期疫病发生的历史图景,并在分析
学位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依托人口红利的传统比较优势受到冲击,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出口贸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人口年龄结构调整背景下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