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广西壮语地名空间分布和历史变迁研究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5次 | 上传用户:ray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族是古越民族后裔的一支。在其漫长的孕育过程中,壮族经过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冲突和融合,不断繁衍迁移,最终造就了今日的分布态势。研究壮族的分布与迁移过程,对于探究壮族起源乃至整个古越民族的演化历程都有一定的价值。在诸多研究方法中,地名学角度的考察具有特殊价值。地名中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往往反应所在地周边的自然环境、居民族群、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等,并具有相对稳定性。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分析方法的发展,为地名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选取壮族较为聚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区域,借用GIS可视化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壮语地名的分布状况,以期评估新方法的有效性,并探究影响壮语地名分布的多种因素。研究区内14个地级市,75个县级单位,以及1338个镇级单位名称,全部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辞典(第二卷)》。根据词典记载和相关文献,将壮语与非壮语地名0-1二值化,运用空间平滑和空间插值技术显示其分布的趋势,可以看出壮语地名的聚集区南部与越南接壤,西北部毗邻云南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通过将县域壮语地名比例做平均,与现代县域壮族人口比例做相关性分析,证实壮语地名与壮族人口的分布存在较强相关性。这一结果说明,研究历史上壮语地名的分布,可以近似地再现壮族人民历史上的聚居范围,为进一步确定壮族的历史迁移提供帮助。第二部分:根据壮语地名的涵义,总结出了海拔高度,与中心城市距离,与交通线(水系、铁路、公路)距离,是否靠近或在灌溉用地或水稻土范围内、山体坡度、坡向几个与壮语地名的空间分布存在相关性的因子,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壮语地名和非壮语地名相比较而言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这样的特点:聚居地海拔高,与中心城市距离远,拥有灌溉耕地的机会多,距离铁路近。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历史上壮族人口聚居区受汉人南下开辟和屯兵入主的影响,在迁徙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交通状况的影响。第三部分:根据带有起始使用时间的地名数据,分析壮语地名在宋、明、清等历史朝代的空间分布状况,尝试着推测出了一种可能的壮语地名的历史分布变化轨迹。
其他文献
公益广告弘扬真善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功能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公益广告要净化社会的空气,塑造人们的心灵,就需要借助语言这一重要的手段来
全球灾难频发,国际社会积极提供人道主义救援。然而,在国际应急中却存在许多的法律问题,这些法律问题会导致受灾民众在恰当的时间接受不到国际救援主体以恰当的方式所提供的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不可避免的出现近距离或超近距离多次穿越城市中心繁华区的工程建设现象,而这些地域已经建成各类高层房屋,也存在着大量年久失修、结构强度低,抵抗施
本研究采用了心理账户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影响网络再购买意向的因素及其关系。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建立假设模型,编制问卷;验证模型,达到良好拟合指标;最后通过情境材
与以往任何时代的经济动力相比,现在构建我们日常生活的经济力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为控制市场和原材料而展开的竞争性战争已转变为争夺新观念和新发明的战争。专利权作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成分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但国有经济仍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经济的主体,目前国有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中国走过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农耕时代,我国的民族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村庄农耕文化。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所承载
本文以直接表现南京大屠杀题材的故事片为研究对象,迄今为止公开上映的此类影片有《屠城血证》(1987)、《黑太阳1937》(1995)、《南京1937》(1995)、《五月八月》(2003)、《
目前,在我国的翻译理论界,关联翻译的研究方兴未艾。关联理论最早由Sperber&Wilson提出,由Gutt最早应用于对翻译现象的解释。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
目的:1.运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考查家庭治疗前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亲子关系状况。2.探讨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不良亲子关系的改善作用。方法:测评方法:本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