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馈对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青少年承载着家庭的希冀、社会的期待和祖国的未来,所以青少年的成长关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前途。青少年认知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推动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也是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教师反馈构成影响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教师反馈对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影响,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刺激反应理论和罗森塔尔效应理论,着重分析教师反馈对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影响机制,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设计与实施的大型追踪调查项目“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工具变量法(IV)一系列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与此同时,基于国家权威部门门户网站多次提及“个性化教学”以及“差异化教学”等关键词,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本文进行了性别、户籍、城乡三个层面的异质性分析。经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倾向得分匹配结果以及工具变量回归结果均表明,作为教师反馈的两种方式,教师表扬会显著提升青少年认知能力,教师批评则会显著抑制青少年认知能力,而且教师反馈对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影响效应存在持续性;第二,本研究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教师反馈对女生认知能力的影响更加明显;表扬性反馈更能提升本地学生的认知能力,批评性反馈对外地学生认知能力的抑制更明显;教师表扬对城市学生的提升效果更强,教师批评会对农村学生的认知能力造成显著负面影响,但却可以提升城市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三,本文验证了教师反馈对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影响机制,教师反馈既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认知能力,还可以通过青少年自我教育期望和青少年自律来影响青少年认知能力。本研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首先,建立健全教师反馈培训保障机制,合理利用表扬批评;其次,提升青少年教育期望和自律能力,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最后,教师反馈需重视学生差异,全面提升青少年认知能力。
其他文献
在电子商务时代,随着网络和物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在线购物这一行为。商品的真实质量往往取决于用户客观且真实的评价,但许多商家为了自身利益,往往通过雇佣大量的水军用户来恶意地控制目标商品的排名。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用户的判断力和购买力,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在线评级系统的公信力。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高效、稳健的欺诈检测算法变得非常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一些学者基于用户对商品的关系构建了在线评级网络,
学位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生产函数,家庭投入是影响个人人力资本积累的决定因素之一,贫困家庭较低的收入导致其人力资本投资状况往往劣于普通家庭。面向贫困家庭的教育现金资助政策不仅事关教育公平,亦关系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长久发展。近年来,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在相对贫困成为主要的贫困矛盾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现金资助政策,即“一补”政策未发生相应调整,学界对这一政策亦缺乏
学位
学位
在当前农村宅基地普遍闲置、利用效率低的背景下,以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农村基层正积极探索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新模式。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农户流转闲置宅基地的意愿或行为而较少关注其对政府权能的满意度。政府作为宅基地流转主导者,既要对反映农户生存状况的生计资本要素有全面的掌握,也需要及时了解自身权能发挥的效果。本研究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对政府权能满意度的影响,对于明确政府权能优化的方向、减小闲置宅基地流
学位
提高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度是实现市民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立足于农民工内部就业差距视角重新界定和度量了农民工社会融入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对比分析了社会融入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建设,而且还有助于破解农民工甚至流动人口家庭消费不足的困境。首先,本文从社会融入的概念内涵及测量维度、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和社会融入的影响3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其次,理论分析不仅得出就
学位
2020年我国消灭了绝对贫困,新时代下贫困治理工作迎来了新的目标,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成为了贫困治理工作的新任务。农村已脱贫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低、发展能力不足、健康水平差等问题成为了脱贫成果不牢固的主要因素。以单一的收入维度来衡量贫困并不适应当下的贫困治理要求,需要建立包含多个维度的多维贫困指标全面考察贫困问题。当下,大部分已脱贫人口还被农村低保制度所覆盖,因此农村低保依然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趋于家庭化,青年女性在流入地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复杂,已从单人流动逐渐发展到三代流动,复杂的家庭结构产生的家庭问题对青年女性的就业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流动女性就业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探讨家庭化流动对青年女性就业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2016CMDS),构建就业质量指数,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并通过稳健性检验的基础
学位
近年来失业与就业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凸显,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也在不断下降。实现充分就业作为主要宏观政策目标之一,我国的劳动力供给问题需要高度关注。一些政策制度的实行可能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故对这种影响进行推算以及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对该制度政策的绩效影响进行评估,另一方面也为未来劳动力供给形势进行准确判定提供依据。社会保障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基本养老保险又在其中占据了不可忽视
学位
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女性劳动力在乡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农村女性可以带来独特的优势,如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等。然而,农村女性依然遭受着剥夺其权利的待遇,她们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往往被忽视。因此,为了使乡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增强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女权观,让她们拥有更多的控制权和发展机会,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2017-2018年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利用
学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劳动力流动实现了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得到加强。从理论上来说,由市场进行劳动力的调配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但是,劳动力流动的实际效果与理论存在差距;同时劳动者在择业时也不再仅限于关注收入,就业质量作为一个综合指标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关注。那么,职业流动对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影响如何呢?哪类劳动者更容易通过职业流动增加就业质量呢?针对这些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