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钛合金组合材料设计及TI-Co-Nb三元相图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及钛合金由于质轻、强度高、弹性模量低、耐腐蚀性能好及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领域。运用一种改进的方法制作了多元扩散节Ti-Zr-Ta(Nb),并在1173K温度下退火1800h,水淬至室温。结合纳米压痕仪(nano-indentation)与电子探针(EPMA),测定了扩散节上每一点的成分、硬度、弹性模量,建立了Ti-Zr-Ta(Nb)体系成分-硬度-弹性模量数据库。另外,研究了Ti-Co-Nb三元系在1273K时的相关系。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在Ti-Ta二元系中,弹性模量并没有随着β稳定元素Ta的添加而持续下降,而是呈现出“W”形状的变化趋势,这主要与Ti-Ta合金自高温β相区水淬至室温时所产生的不同相变过程有关。Ti-28%Ta、Ti-59%Ta合金具有较小的弹性模量,其值分别为67.5、67.8 GPa。Ti-37%Ta合金具有较大的硬度,其值为4.0GPa。在Ti-Zr-Ta三元系中,Ti-38Zr-10Ta合金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63.3GPa以及较大的硬度3.4GPa,有望在该合金的基础上研发新型生物医用钛合金。  2.在Ti-Nb二元系中,弹性模量随着Nb含量的增加同样呈现出“W”形状的变化趋势。Ti-39%Nb合金具有较小的弹性模量63.5GPa,Ti-21%Nb合金具有较大的硬度,其值为4.1GPa。Ti-41Zr-10Nb具有较小的弹性模量(62.7GPa),且硬度较大(2.7GPa),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新型的生物医用钛合金。  3.本实验所测得的弹性模量数据与他人利用单个合金测量结果相一致,证明该方法是一种高效、可靠的实验方法,因此该方法可以加快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的研究与新发现。  4.建立了Ti-Co-Nb三元系1273K的等温截面。化合物基本都有一定的固溶度,Ti、Nb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替换,NbCo2、TiCo2(h)可以形成连续固溶体(Ti,Nb)Co2。Ti-Co-Nb三元系在1000℃时没有形成三元化合物,测定了4个三相平衡:  (1)μ-Nb6Co7+(Ti,Nb)Co2+ TiCo;  (2)μ-Nb6Co7+ TiCo+(Ti,Nb);  (3)(Ti,Nb)Co2+TiCo2(c)+TiCo;  (4)Ti2Co+TiCo+(Ti,Nb)。
其他文献
奥氏体焊接材料作为高强度、大刚性部位焊接的首选,较好地解决了高强度低合金钢冷裂纹敏感性的问题,但在应用中奥氏体焊接材料的强度水平难以适应高强度钢的发展。本文以国
  本论文采用高温固相法、水热法及燃烧法合成了Zn2-xSiO4:xMn2+(0≤x≤0.10)绿色荧光粉,并研究了其发光特性,讨论了初始原料、热处理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样品发光特性的影响,比
利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形成的热解炭,其显微结构对C/C复合材料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如何调控CVI工艺参数实现C/C复合材料的快速增密同时得到所需结构的热解炭一直是国内外
期刊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方法制备出了纳米镍及其复合粉,包括纳米镍铜和镍铜硼复合粉;并对制备过程中影响反应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研究。利用XRD、TEM、SEM及EDS分别对样品的晶体结构、颗粒尺寸、形貌、化学组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钠米镍粉、镍铜及镍铜硼复合粉呈颗粒均匀的球形或类球形,粒径在40nm~60nm之间。 采用DTA方法对添加了纳米粉的高氯酸铵、AP/HTPB推进剂热分解情况进行
本课题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对碱性二次电池隔膜用丙纶非织造布进行改性处理,分别研究了等离子体活化处理、等离子体引发溶液接枝聚合和等离子体原位接枝聚合三种不同改性方法对丙纶隔膜的处理效果。通过对处理前后丙纶隔膜进行的相关性能测试,系统地研究了各处理方法所涉及的实验参数(反应气体、反应功率、反应时间、反应压强等)对隔膜改性效果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仪器手段对隔膜表面...
铜基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易切削性、良好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它被广泛的应用于电气工业,交通运输,轻工业,冶金工业,建筑材料等领域。而精确的热力学学性质和力学性质描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