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金中关键二元体系的热力学和力学性质的计算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基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易切削性、良好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它被广泛的应用于电气工业,交通运输,轻工业,冶金工业,建筑材料等领域。而精确的热力学学性质和力学性质描述有助于设计铜合金材料。本论文以常见二元铜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一原理方法,研究了铜基化合物的基态性质,热力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同时研究了合金元素对铜基固溶体的力学性质和堆垛层错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如下:  (1)采用物态方程拟合,研究了铜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形成焓,和电子结构基态性质。  (2)基于第一原理计算方法,在准谐近似下,采用德拜模型系统地研究纯元素和铜基化合物在有限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  (3)采用应力应变方法研究了铜基化合物的力学性质。首先计算了铜基化合物的弹性常数,从而验证了晶体结构的力学稳定性,并由弹性常数计算了化合物的弹性性质。基于B/G比预测了化合物的脆性或韧性。  (4)采用应力应变方法,研究了合金元素对铜基固溶体的弹性性质的影响。计算得到了铜基固溶体的晶格常数和弹性常数,基于弹性常数给出了铜基固溶体的弹性性质。  (5)采用剪切应变方法研究了铜合金的固溶强化。计算了不同元素形成的铜基固溶体的堆垛层错能。分析了堆垛层错能随元素种类和含量变化的规律。
其他文献
期刊
奥氏体焊接材料作为高强度、大刚性部位焊接的首选,较好地解决了高强度低合金钢冷裂纹敏感性的问题,但在应用中奥氏体焊接材料的强度水平难以适应高强度钢的发展。本文以国
  本论文采用高温固相法、水热法及燃烧法合成了Zn2-xSiO4:xMn2+(0≤x≤0.10)绿色荧光粉,并研究了其发光特性,讨论了初始原料、热处理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样品发光特性的影响,比
利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形成的热解炭,其显微结构对C/C复合材料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如何调控CVI工艺参数实现C/C复合材料的快速增密同时得到所需结构的热解炭一直是国内外
期刊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方法制备出了纳米镍及其复合粉,包括纳米镍铜和镍铜硼复合粉;并对制备过程中影响反应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研究。利用XRD、TEM、SEM及EDS分别对样品的晶体结构、颗粒尺寸、形貌、化学组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钠米镍粉、镍铜及镍铜硼复合粉呈颗粒均匀的球形或类球形,粒径在40nm~60nm之间。 采用DTA方法对添加了纳米粉的高氯酸铵、AP/HTPB推进剂热分解情况进行
本课题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对碱性二次电池隔膜用丙纶非织造布进行改性处理,分别研究了等离子体活化处理、等离子体引发溶液接枝聚合和等离子体原位接枝聚合三种不同改性方法对丙纶隔膜的处理效果。通过对处理前后丙纶隔膜进行的相关性能测试,系统地研究了各处理方法所涉及的实验参数(反应气体、反应功率、反应时间、反应压强等)对隔膜改性效果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仪器手段对隔膜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