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ten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技术等的发展进步推动了低功耗传感器的发展。进而,无线传感器网络这种新兴的具有无限潜力的网络应运而生。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一片区域中大量能量有限的低功耗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与传统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能耗低,自组织能力强,可靠性高以及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等特点,非常适合于目标跟踪和定位。例如战场监控、导航、生物习性研究、城市交通管理等。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约束,例如传感器节点体积较小,可以携带的能量非常有限。因此,怎样高效利用网络中的节点能量是传感器网络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目标跟踪中,通过使用并合理构建动态簇跟踪结构可以有效降低网络的能量消耗,从而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而有效的滤波算法通过避免盲目的唤醒网络中的节点和降低跟踪延迟,可以进一步增强网络的跟踪性能。
  本文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问题,提出了新的动态簇组建方法,实践证明动态簇在目标跟踪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网络的能耗。同时,对粒子滤波算法进行了改进,有效降低了粒子滤波算法的计算量。粒子滤波在解决非线性非高斯的目标跟踪问题中具有很好的表现。
  本文主要工作有两点。第一,在对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算法中几种动态簇组建方法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态簇组建方法。该算法通过改进动态簇的组建过程中簇头的选举和簇成员的征集过程,来达到进一步节能的效果。簇头的选择,综合考虑节点的能量和节点离目标的距离两个因素。簇成员的征集,同时考虑到目标的移动速度和网络中节点的分布情况。通过matlab仿真证明了本文动态簇组建的有效性。第二,具体分析了现有的滤波算法,通过对比了解到粒子滤波在处理非线性运动方面的优势。但由于其运算量大,需要改进。本文在保证跟踪精度的条件下,减小了粒子滤波的计算量,使其更加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2010年1月和12月在宣恩和荆州开展的综合外场观测所获取的大气边界层结构资料,重点分析了不同下垫面(山地和平原)的雾气过程中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随时间、高度的变化特征和雾气过程的形成、发展、成熟和消散的演变规律,分析了大雾在两种下垫面结构下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异同。结果表明:晴天无雾日,宣恩地区的逆温层出现在17:00时左右,但强度较弱,随着时间的发展逆温层底不断抬升,荆州的贴地逆温层出现
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资料、NCEP/NCAR提供的一日四次1°*1°全球格点资料和TRMM卫星反演降水资料,对两次较为典型的梅雨期暴雨过程:2010年7月3-4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过程,以及2011年6月23-24日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重点研究大别山地形对两流域暴雨生成发展的影响。论文研究主要方法是利用现有资料,运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2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两个区域梅
云的宏微观物理特性在空间和时间上差异很大。卫星是云监测的主要手段,通过反演还可得到云粒子有效半径等很多云特性参数。云参数对真实云结构的反应能力直接关系到这些参数的应用的准确性。细致了解云的微物理特征参量不仅有助于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对天气系统的精细化分析预测,有助于对人工影响天气可播区和播云效果的判定,同时对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卫星3.7μm通道被广泛用于反演云粒子有效
学位
越赤道气流作为南北半球物质、能量和水汽的输送通道,它的季节内变化引起台风水汽源变化,影响台风的生成频数和路径。本文研究了越赤道气流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特征在台风季节预报中的可行性。台风路径在传统的西行、西北行和转向路径分类基础上细分为7种,运用NCEP/NCAR分辨率2.5°x2.5°全球水平风场1979-2010GIRB数据进行30-60
本文利用WRF模式设计两个数值试验(CCN试验:背景场云凝结核浓度为2000cm-3;Ctrl试验:背景场云凝结核浓度为300cm-3)来模拟气溶胶对登陆台风“莫拉克”(2009年第8号台风)降水、强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凝结核浓度增加引起台风主体降水量增加,增幅最大区位于外雨带,且降雨量大值区呈片状分布,原因在于气溶胶增强了外雨带中的中小尺度对流云团,使其降水量增加,外雨带降水增加的同时消
学位
运用数值模式模拟和预测台风路径、强度、结构、环境要素分布,是台风预报的重要手段。数值模式的模拟与预测性能,直接影响预报效果。目前在我国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中尺度模式被广泛用于台风研究和台风预报,本文针对两次再入海台风事件,均为当时模式预报不理想个例,运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再模拟,并重点考虑几项模式中可调因子,探讨这些影响模式模拟与预测效果的因子在台风再入海
本研究主要采用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MOZART-4,对东亚及全球03变化进行模拟研究,探讨O3季节及年际变化的原因以及不同类型排放源对03的影响。模式的评估结果表明,MOZART-4对东亚地区近地面二次污染物03、一次污染物CO和CH4的模拟结果与观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低纬海洋测站相关系数最高达0.93,高纬Mondy测站相关系数最低,但也达0.56。对流层03总量的模拟值与TOMS卫星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