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梅雨期暴雨地形敏感性试验对比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net_w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资料、NCEP/NCAR提供的一日四次1°*1°全球格点资料和TRMM卫星反演降水资料,对两次较为典型的梅雨期暴雨过程:2010年7月3-4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过程,以及2011年6月23-24日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重点研究大别山地形对两流域暴雨生成发展的影响。论文研究主要方法是利用现有资料,运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2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两个区域梅雨期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对大别山地形响应的异同,并用实况与模拟产品进行了验证。为了能够用比较详尽的资料对大别山地形在暴雨中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设计了三组地形敏感性试验方案,并分别应用于两次暴雨过程。利用模拟资料及敏感性试验得到的资料,对大别山地形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大别山对于发生在安徽中西部地区的降水有促进作用,地形高度越高,剧烈降水范围越大,越向东延伸;(2)大别山地形的高度升高对中尺度槽脊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地形越高,槽脊振幅越大,气流辐合越明显。当辐合带位于长江流域时,水汽自西向东的移速与地形高度呈反相关关系,较靠近大别山的地区易出现暴雨,而稍远的江苏南部地区降水最大值则有减小趋势;当辐合带位于淮河时,水汽辐合大值区的集中程度随地形高度的增高而增强,并伴随东移减缓,江苏中部强降水中心的位置在地形高度降低时明显偏东。(3)暴雨总是发生在不稳定层结中,不稳定层结被破坏,能量急剧释放对应着剧烈降水的产生。当降水发生在长江流域时,大别山地形对西南气流的强迫抬升作用激发出扰动槽脊,地形越高,所激发的扰动越明显,沿途不稳定能量释放越强烈,并对之后较远地区的南、北气流汇合时能量释放有减弱作用。当降水发生在淮河流域时,较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携带大量水汽,充足的水汽与地形扰动槽脊在不稳定层结被突破时产生了剧烈的能量释放过程,地形高度越高,江苏中部的能量释放越剧烈,短时强降水过程越明显。(4)动力因子和热力因子结合来看,大别山地形对长江流域的正位涡异常发展有一定抑制作用,较平缓的上游地形有利于江苏南部地区正位涡异常的发展和剧烈对流的发生。当降水在淮河流域时,大别山地形高度对降水有正反馈作用,地形高度越高,越有利于等熵面与位涡形成良好的降水条件配置,若不存在大别山地形,高层下侵的冷空气不易与高位涡中心配合发展,不会出现剧烈的强对流天气。
其他文献
非宗室完颜姓家族是金朝贵族统治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函普兄阿古乃一系、函普弟保活里一系;以娄室一族、希尹一族为代表的异姓完颜;还有因军功而受完颜氏赐姓的其他人。非宗室完颜姓各个家族在金朝开疆扩土、灭辽伐宋、官制改革、作新人文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阿古乃一系和保活里一系的家族主要成员在金朝建立前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阿古乃一系,自胡十门归太祖后,历代追随金朝统治者,胡十门参与讨伐高永昌,布辉参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小山姆·巴斯·沃纳(Sam Bass Warner Jr.)生于1928年,是美国著名的城市史学家,曾任美国城市史协会(Urban History Association)主席。沃纳的研究受到了麻省理工-哈佛城市研究联合中心、华盛顿大学城市和地区研究所、国家人文基金的支持。沃纳对于美国城市研究理论的丰富具有较大贡献,他所提出的变量理论、内城外城的概念,为美国城市史研究的发展和理论更新提供了新的角度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利用2010年1月和12月在宣恩和荆州开展的综合外场观测所获取的大气边界层结构资料,重点分析了不同下垫面(山地和平原)的雾气过程中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随时间、高度的变化特征和雾气过程的形成、发展、成熟和消散的演变规律,分析了大雾在两种下垫面结构下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异同。结果表明:晴天无雾日,宣恩地区的逆温层出现在17:00时左右,但强度较弱,随着时间的发展逆温层底不断抬升,荆州的贴地逆温层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