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是饲料中最廉价的营养物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糖源可为鱼类提供能量,起到节约成本、减少饲料中蛋白作为能源被消耗的作用。虽然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较低,但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糖类,对促进鱼类的生长、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力和免疫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瓦氏黄颡鱼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底层经济鱼类,近年来,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养殖规模和面积逐年扩大。但迄今为止,有关瓦氏黄颡鱼营养需求和饲料研发鲜有报道,尤其是糖类。本研究结合水生动物养殖学、动物营养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以营养素糖为切入点,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瓦氏黄颡鱼生理学差异,探讨糖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选择糖代谢相关酶基因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瓦氏黄颡鱼糖代谢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人工全价配饵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研究分为三个部分:1.瓦氏黄颡鱼幼鱼标准代谢的研究对平均体质量分别为6.23g、11.32g和21.21g的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标准代谢进行研究,分析了幼鱼以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作为能源物的供能情况。通过测定幼鱼在禁食和静息状态下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出率,计算幼鱼的呼吸熵、氧氮比和能耗率。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和能耗率均随幼鱼体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1),且耗氧率、排氨率和能耗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而呼吸熵与体质量则呈正相关。不同体质量幼鱼的二氧化碳排出率和氧氮比的差异不显著;根据氧氮比的结果可知,瓦氏黄颡鱼幼鱼主要利用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且随着体质量的增长,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大。研究发现,瓦氏黄颡鱼幼鱼对糖类的利用能力较为有限,有必要对该鱼的糖需求和利用率开展进一步的研究。2.日粮糖水平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用含糖量分别为7%(7%CHO),24%(24%CHO,对照组)和40%(40%CHO)的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40%干物质,能量17.6MJ/Kg),饲养平均尾重为1.0±0.1g的瓦氏黄颡鱼幼鱼70d,研究饲料糖水平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体成分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0%CHO处理组的瓦氏黄颡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全鱼粗蛋白含量最高,饲料系数则最低;24%CHO处理组的鱼与40%CHO处理组的鱼相比,以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7%CHO处理组的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24%CHO和40%CHO处理组,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前两组(P<0.05)。对血清成分的分析表明,血糖含量的总体趋势是随着饲料中CHO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但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其中,投喂40%CHO处理组鱼的血糖水平略高于投喂24%CHO的处理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则随着饲料中CHO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其中40%CHO处理组显著低于7%CHO处理组和24%CHO处理组(P<0.05)。综上,瓦氏黄颡鱼幼鱼能耐受含糖量为40%CHO的饲料,过低含量的糖饲料会使瓦氏黄颡鱼幼鱼的生长速度下降和饲料效率降低。3.日粮糖水平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糖代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基因克隆获得瓦氏黄颡鱼葡萄糖激酶(GK)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cDNA片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以上三组不同日粮糖水平瓦氏黄颡鱼幼鱼肝脏中GK和PEPCK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日粮糖水平能诱导这两种酶的基因表达:GK基因随着糖水平的升高而增高,而PEPCK则随着糖水平的增高呈现降低的趋势。综上,长期投喂的日粮糖水平会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的代谢产生一定影响,高糖饲料能促进GK基因的表达,抑制PEPCK基因的表达,瓦氏黄颡鱼具有和哺乳动物相类似的GK和PEPCK表达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