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刻板印象及其作用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bo69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刻板印象的概念是由Vorauer等人在1998年明确地提出(Vorauer,Main,& O’Connell,1998),它是指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内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的信念或看法。在过去的几十年,刻板印象的加工机制及其刻板印象对人们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研究领域。然而近几年,一些研究者的注意力开始集中于元刻板印象(meta-stereotype),虽然到目前为止,有关元刻板印象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但它已成为继刻板印象研究后的一个新动向。元刻板印象的已有研究大多数集中于不同民族、种族群体之间,少数研究涉及到了不同性别群体之间的元刻板研究。不同群体之间往往在社会上有着地位的高低。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元刻板印象是影响群际关系的更加重要的变量。与刻板印象相比,元刻板印象会对群际关系产生更深刻、更持久的影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对元刻板印象及其对群际关系的作用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本研究将社会阶层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的基本结构已经形成,同时社会阶层的分化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和人们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陆学艺,2002)。因此,揭示不同社会阶层的刻板印象、元刻板印象和群际关系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该领域心理学研究的深入,而且对于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增进了解,改善群际关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主要对元刻板印象的界定、元刻板印象与元知觉的关系、元刻板印象的研究方法及其作用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和概括。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主要以不同社会阶层作为研究对象,对元刻板印象的特性及其作用进行了探索。研究一检验了社会较高阶层和社会较低阶层的元刻板印象、自我刻板印象和他人刻板印象的内容,并对元刻板印象和自我刻板印象以及外群体的他人刻板印象的关系做出分析。结果发现,自我刻板印象的积极性相对较高,元刻板印象也比较积极,相比之下,他人刻板印象则较消极;元刻板印象与自我刻板印象的一致性比较高。研究二检验了社会较高阶层和社会较低阶层的元刻板印象、自我刻板印象、他人刻板印象和群际关系(外群体态度、对群际关系的认知和交往兴趣)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自我刻板印象和元刻板印象比较积极,他人刻板印象比较消极;交往兴趣比较消极,外群体态度和群际关系的认知为中等水平,社会较高阶层的外群体态度比社会较低阶层的外群体态度较为积极;社会较高阶层的群际关系与他人刻板印象部分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社会较低阶层的群际关系与元刻板印象各维度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他人刻板印象的部分维度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社会较高阶层的群际关系结构模型中,他人刻板印象对外群体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外群体态度对交往兴趣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在社会较低阶层的群际关系结构模型中,元刻板印象对外群体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外群体态度对交往兴趣、对群际关系的认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三检验改变元刻板印象对于群际关系(外群体态度、对群际关系的认知和交往兴趣)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元刻板印象的不同处理没有对社会较高阶层的群际关系产生明显的影响;元刻板印象的积极凸显提高了社会较低阶层的外群体态度和对群际关系的认知,对交往兴趣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总体讨论部分,本文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于元刻板印象、自我刻板印象和他人刻板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元刻板印象对于群际关系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有关元刻板印象的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因此本研究结果只能与国外类似研究结果作比较,本文对结果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论文对元刻板印象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未来元刻板印象领域值得拓展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国外的对动车组的研究进行得比较早,许多国家都具有成熟的动车组技术,特别是日本、法国和德国等。我国铁路在进行第六次大提速时也大量增加了高速动车组,CRH2型电动车组就是
本文以传播学中关于话语权的定义和传播结构图为理论依据,并选取《纽约时报》为西方主流媒体的典型代表,通过对2008年《纽约时报》国际版对于中国的报道,采用定量分析,来建构
文艺类书籍设计是装帧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类别,它是传递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精神的符号象征。它的设计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的水平。本文从对国内外文艺类书籍设
介绍了均质矾土、倒焰窑矾土和回转窑矾土在生产工艺控制上的差异性,多角度对比分析了不同矾土在物相组成、晶相含量和显微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分析认为,作为传统高铝矾土熟
无论在中学还是在大学的数学課程中,函数概念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然而也是一个困难的概念。学生在接受这一概念时,不是一帆风順的,而总是会感到不易捉摸,从而发生或
时空的观念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它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且尤其是上升到了理论的哲学思辩和审美意义;通过客观物质实践,折射至人类世界的各种创造性活动中。中西方的哲学
自二十世纪末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产权的影响不断扩大。技术更新换代的高速性与高利润性,使得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纠纷越来越多,而此类纠纷的
目的编制适合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评定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功能量表,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和各种信、效度检验,试图在正常人群中找出其因子组成的资料,以便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