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人眼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分析系统表达角膜散光眼的视网膜成像特性,并研究角膜散光在不同矫正方式下的光学成像特征.
方法:利用人眼点扩散函数分析系统(PSF-1000)检查和评估26例近视散光患者(年龄18~28岁,平均年龄22.27±3.56岁,球镜-3.00DS-6.00 DS,角膜散光-0.75DC-3.00DC)在框架状态(SPE,模拟框架眼镜)、配戴散光软性角膜接触镜(TSCL)和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6P)三种全矫状态下的视网膜成像质量,采用26眼屈光介质MTF曲线中的12个点(即分别等同于对数视力表4.0~5.1的12个点)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为了避免主观误差,三种矫正方式的先后顺序随机选择,每种矫正方式测量三次.
结果:①PSF分析系统可直接采用屈光系统MTF曲线表达角膜散光眼的成像特征,该曲线MTF值从低频至中频迅速下降,高频趋向缓和至零,定量并客观地表达了人眼成像质量从低频至高频的改变.②左右眼的MTF表达具有镜像对称性.③与散光<-0.75D的对照组比较,3mm瞳孔时,在低空间频率无差异,在中、高空间频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6mm瞳孔时,在12个空间频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④由于配戴各种矫正镜片,每人的MTF值均发生了改变,且三种矫正状态的MTF值个体之间差异大.⑤三种矫正方式在模拟3m瞳孔和6mm瞳孔直径下MTF值均有显著性差异.3mm瞳孔时,除了2.98、3.97、4.96、29.76和37.7周/度5个空间频率外,其余空间频率透氧性硬镜和框架状态的MTF值高于散光软镜(P<0.05),而透氧性硬镜和框架状态无显著差异.6m瞳孔时,12个空间频率的三种矫正方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氧性硬镜的MTF值高于散光软镜及框架状态,而散光软镜和框架状态之间无差异.⑥同一矫正状态下,3mm和6mm瞳孔直径时的MTF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2.98~4.96周/度和29.76~37.7周/度空间频率,透氧性硬镜的3mm和6mm的MTF值相差最小,在其余的空间频率,散光软镜的MTF值相差最小.框架状态的MTF值在所有的空间频率均差异最大.
结论:对于角膜散光的患者,不同屈光矫正方式的视网膜成像质量存在差异,三种矫正方式中,透氧性硬镜的成像质量最佳,框架状态次之,散光软镜最差.随着散光的增加和瞳孔直径的增大,视网膜的成像质量均不同程度地下降.点扩散函数分析仪总和了像差、衍射和散射的共同影响,较全面、准确、客观、定量地对视网膜的成像质量进行评估,即从眼球光学系统角度科学地表达了视网膜的成像质量.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像质评定方法,并为临床验配提供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