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近缘种属的比较细胞遗传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echu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苜蓿属(Medicago L.)植物多为重要的牧草作物,被世界各地广泛引种栽培。本论文采用细胞遗传学的方法对苜蓿近缘种属植物染色体的重复序列组成和分布做了比较研究,并利用该属植物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开发了新的荧光原位杂交探针。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  (1)11个重复序列在三个紫花苜蓿复合体亚种中的FISH定位结果表明:MsCR-1、MsCR-2、MsCR-3、MsCR-4和MsCR-5分别在二倍体蓝花苜蓿(PI464715)的14、8、6、10条和9条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有信号分布,分别在二倍体黄花苜蓿(PI631808)的16、10、0-1、9条和8条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有信号分布,分别在四倍体黄花苜蓿(XiaNH-072X-824)的30、16-17、7-8、18条和16-17条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有信号分布;MsTR-1、克隆65和克隆74都在二倍体蓝花苜蓿12-13条染色体的近端粒区有信号分布,都在二倍体黄花苜蓿1条染色体的近端粒区有信号分布,都在四倍体黄花苜蓿的13或17条染色体的近端粒区有信号分布;E180、克隆68和克隆87分别在二倍体蓝花苜蓿的16条、15条和14条染色体上有多种不同的信号分布,主要在二倍体黄花苜蓿的10-11、16条和16条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有信号分布,分别在四倍体黄花苜蓿的23-24条、29条和32条染色体上有多种不同的信号分布。  利用两种探针组合对4个二倍体蓝花苜蓿材料、4个二倍体黄花苜蓿材料和6个四倍体黄花苜蓿材料的FISH定位研究发现,各探针序列在二倍体蓝花苜蓿材料间的染色体分布相对保守,在二倍体黄花苜蓿材料和四倍体黄花苜蓿材料间的染色体分布存在较大变异。随后,构建了二倍体蓝花苜蓿详细的分子核型及二倍体黄花苜蓿和四倍体黄花苜蓿的FISH带型图。  二倍体蓝花苜蓿和二倍体黄花苜蓿的比较结果发现这两个亚种的异染色质组成存在差异。紫花苜蓿复合体中二倍体亚种与四倍体亚种的比较结果支持四倍体紫花苜蓿单一起源于二倍体蓝花苜蓿,而四倍体黄花苜蓿可能不是由二倍体黄花苜蓿单一起源的同源四倍体。通过模拟二倍体蓝花苜蓿到四倍体紫花苜蓿的染色体加倍过程,推测了二倍体多倍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染色体结构变化。  (2)比较了5个着丝粒区重复序列(MsCR-1、MsCR-2、MsCR-3、MsCR-4和MsCR-5)在13个苜蓿近缘种属物种基因组中的组成和染色体的定位。结果发现5个位于四倍体紫花苜蓿染色体着丝粒区的重复序列家族在13个材料的基因组中保守存在。但是,5个重复序列的重复单元在13个材料间的序列组成的保守性存在差异。13个材料间的MsCR-1家族的重复单元的相似度为63.77%、MsCR-2家族的重复单元的相似度为76.92%、MsCR-3家族的重复单元的相似度为93.08%、MsCR-4家族的重复单元的相似度为58.74%和MsCR-5家族的重复单元的相似度为57.79%。  5个着丝粒区重复序列的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5个着丝粒区重复序列在三个近缘属物种(草木犀、白车轴草和假苜蓿)的染色体上都没有信号分布;MsCR-1分别在天蓝苜蓿、毛荚苜蓿、花苜蓿、南苜蓿、小苜蓿和蒺藜苜蓿的16、12、16、14、8条和0条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有信号分布;MsCR-2分别在天蓝苜蓿、毛荚苜蓿、花苜蓿、南苜蓿、小苜蓿和蒺藜苜蓿的16、10、3、4、8、0条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有信号分布;MsCR-3分别在天蓝苜蓿、毛荚苜蓿、花苜蓿、南苜蓿、小苜蓿和蒺藜苜蓿的0、10、4、0、16条和16条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有信号分布;MsCR-4分别在天蓝苜蓿、毛荚苜蓿、花苜蓿、南苜蓿、小苜蓿和蒺藜苜蓿的16、10、3、8、8条和2条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有信号分布;MsCR-5分别在天蓝苜蓿、毛荚苜蓿、花苜蓿、南苜蓿、小苜蓿和蒺藜苜蓿的16、10、1、5、10条和2条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有信号分布。  5个着丝粒区域重复序列在苜蓿属物种间的组成和定位的比较结果发现,各重复序列家族在苜蓿属物种间不仅发生了序列变异而且发生了拷贝数量的变化。重复序列家族通过这两种方式在各物种间形成了特有的着丝粒区重复序列家族组成特征。  (3)利用四倍体紫花苜蓿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开发了7个新的寡核苷酸探针。以其中3个寡核苷酸探针组合的荧光带型结合染色体的相对臂长和臂比值信息可以对紫花苜蓿染色体进行识别。这为苜蓿比较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加简单省力的工具。
其他文献
公元前十一世纪,古埃及其尼罗河的流量就是用三角堰法来测定的。近代以来,流量计在各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并且相关研究促进了航天航空、雷达遥感、气象科学等的发展。当今世界,人们对高精度测量的需求越来越高。能源日益昂贵,管道运输时测量精度的微小差异,就会导致巨大的经济代价。同时,由于温室效应所产生的《京都议定书》,其限定的排放额度则是依据全球无数个节点的精确测量的结果而达成的。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较流行
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探索中,形成了以治理思想、治理理论、治理技术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对策体系,指导了该地区不
科学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和受众的科学观对科学传播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传播者的科学观往往决定了传播的内容、模式和方法,受众的科学观往往影响着科学传播活动的效果与未来科学传播的发展趋势。从"前科学普及"、"传统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到"公众参与科学",科学传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模式。不同的阶段,传播者和受众的科学观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而且都对科学传播活动的进行起到了重要影响。在"前科学普及"阶段,科学
本文介绍了基于知识的减摇纪故障诊断专家系统(FaultDiagnsisExpertSystemoftheFinStablizer略为FDESFS)。FDESFS采用框架和启发式知识表示法相结合的方法构成知识库体系,在推理
长春市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从软、硬件的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培训、应用和开发,都走在全省前列。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我们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实用和适用为原则”的规划方针,以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为主线,用精品资源服务教育、服务社会。以构建网络平台为载体,加强教育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全面实现了长春教育政务的电子化,加快了长春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初步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
编者按:由于受经济与地域因素的影响,吉林省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无论是投入上还是意识上都无法和发达省份相比。在此情况下,吉林省教育厅根据自身定位制定了科学的发展战略,从而取得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本刊特邀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为我们介绍了近几年该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思路与取得成绩,长春市、蛟河市、通化市也分别对各自区域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做了回顾与总结,以期为其他省市提供借鉴。   
本刊讯为了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的管理和应用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定于2009年7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组织召开“第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论坛由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  本届论坛以“加强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深化资源整合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为主题,通过学术研讨和展会相结合的
我国彩电行业内有了首个专门针对电视色彩性能制定的规范。记者日前从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联合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举办的“彩电行业新型显
通化市地处吉林省边远山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教育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深入,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推进,通化市也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力度,市教育局积极创建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制定了“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经过不断的努力,通化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务实与创新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领导
压电材料以其较强和稳定的压电性能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智能材料,其中超声电机和压电发电就是压电材料在工程中的典型应用。由于压电材料本身存在迟滞非线性,给压电材料的应用带来一定困难。因此,研究压电材料的迟滞非线性等动力学特性对压电材料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压电材料三次多项式迟滞模型进行了定性分析和改进,对压电材料的迟滞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超声电机中存在的非线性现象进行了实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