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观察胸廓内动脉解剖变异及其临床应用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l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nternal Thoracic Artery,ITA)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影像学显示情况及解剖变异情况,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正常组:正常受检者80例(男40例,女40例)经过胸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分别测量胸廓内动脉主干的长度(lITA)及其内径(dITA)、胸廓内动脉与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A)近侧端的夹角(aITA/SA)、胸廓内动脉起点距主动脉的长度(l(A-I))。变异组:回顾性研究18例完成胸部增强扫描后发现的ITA解剖变异患者(男11例,女7例),并分析其变异的临床意义。结果:1.98例受检者ITA主干均能清晰显示,显示率为100%(100/100),其中18例发生变异,变异率为18.37%(18/98),其中, ITA与其他动脉共干发出者共10例(左侧6例,右侧4例),ITA呈波浪状走行的共8例(左侧3例,右侧2例,双侧3例)。2.相关影像学指标(lITA、dITA、l(A-I)、ITA/SA)显示清晰,并且对指标进行精确的测量后经统计学分析:①lITA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dITA及l(A-I)在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ITA/SA在不同性别、不同侧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多层螺旋CTA技术能很好的观察胸廓内动脉的正常解剖,并能准确测量双侧胸廓内动脉的相关解剖学数据。2、胸廓内动脉的起始位置及解剖变异类型表现多样化,多层螺旋CTA技术可以确切地显示其变异情况。3、多层螺旋CTA技术能够较好的为胸腹部手术、ITA-冠脉搭桥术及ITA相关介入手术做好术前评估,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完善的临床资料。
其他文献
目的探析心肌酶谱、高敏肌钙蛋白T诊断小儿手足口病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根据心电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金鸡菊多糖提取率和纯度为指标,对超高压处理金鸡菊多糖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得多糖进行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
曾巩在给欧阳修的私人书信中自然流露出其共有的对人生、社会、文章的价值理念,其内涵化为“欧曾”作为正统散文代表的符号。从曾巩写给欧阳修的8篇书信的梳理,其书信大处落
<正>癌症是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无论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癌症正在超过心脑血
会议
采用硅钼蓝-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里松温泉源头水中硅的质量浓度。实验结果表明:体系中硅钼蓝的λmax=814 nm,硅质量浓度在0~0.019 63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
目的评估老年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各因素影响力的大小,并获得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方程。材料与方法本回顾性分析204例≥65岁的穿刺病例,总结患者的临
COD自动在线监测仪现在已经作为实时监测污染源排放重要手段,为了保证监测精度必须对之进行定期校准。COD自动在线监测仪的校准主要包含零点漂移校准、示值稳定度校准和示值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其中土地是农业的基础,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但由于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束缚,农村土地无法得到高效的流转,农民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工作,进一步缓解了农民通过土地融资难的问题。但由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还处于探索阶段,农地流转及金融支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将在农村土地流
目的本研究利用多层螺旋CT及MRI对感音性耳聋(SNHL)患儿进行对照性研究,探讨蜗神经管狭窄与蜗神经发育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自2011年5月~2012年9月之间因感音性耳聋而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