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其中土地是农业的基础,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但由于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束缚,农村土地无法得到高效的流转,农民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工作,进一步缓解了农民通过土地融资难的问题。但由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还处于探索阶段,农地流转及金融支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将在农村土地流转及金融支持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全国优秀试点单位土地融资模式,并结合泰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融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研分析,提出泰安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的政策优化思路建议,为泰安市农村土地流转及金融支持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本文以产权理论、农地规模经营理论、农地融资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查阅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全国优秀试点单位的经典融资模式,收集总结了泰安市农村土地流转融资需求的调查问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泰安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政策的优化思路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研究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及金融支持的现状。在土地流转方面,自2007年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面积持续扩大,截至2016年末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已达4.79亿亩,虽然土地流转的规模持续扩大,但总体增速出现了放缓;由于各地资源禀赋的差异,土地流转的比例在全国各省区间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总体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比例要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仍然以转包及出租为主,流转主体以农户为主,流转形式及主体较为单一;在土地流转金融支持方面,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我国的涉农贷款余额从6.1亿元增加至2016年末的28.2亿元、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417.1亿元、农产品期货市场从无到有。但总体上仍然存在农村土地金融配套政策制度建设不到位、缺乏完善的土地流转金融支持体系及缺少金融产品支持体系等问题。(2)对泰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融资需求进行调研并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为了准确把握农村土地流转的融资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本文详细分析了来自泰安市的365份调查问卷,通过对数据中家庭及个人的数据特征分析着手,结合政策认知情况、资金需求特点,重点分析了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融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泰安市农户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的政策非常了解的仅占13.42%。多数农户对于土地流转及金融政策不甚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融资意愿总体并不高,只有40.82%的受访者愿意用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获融资.对各个数据特征的描述性分析表明,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利用农村土地流转进行融资的意愿就越强烈,高中及以上学历水平的农户愿意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贷款的比例高于50%;对土地政策、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政策越了解、其融资意愿越强,对于政策了解程度选择“非常了解”的,其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的意愿均在50%以上;未来五年有贷款打算的受访者,其融资意愿较高。(3)通过对泰安市抵押融资贷款现状及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提出了泰安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政策优化思路建议。在对比全国不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经典模式的基础上,基于泰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融资需求分析,提出“政府统筹+市场化运作”优化思路。其中政府统筹是在保障政策先行的基础上,给予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的政策及流程上的支持与主导。加强政府协调机制建设,统筹各部门、各机构间的沟通协调,督促大家各司其职,在必要时增加政府支持力度,成立政策性功能部门或风险补偿基金,强化政府导向,引导辖内农地流转金融支持方向;市场化运作是基于政府统筹安排的基础上,针对农户、金融机构解决政策上、流程上的问题之后,进一步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的风险,提高农户、金融机构参与土地流转及金融支持的积极性,对泰安市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模式具有政策优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