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盆地侏罗纪煤系成烃研究

来源 :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ao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主要依据有机岩石学、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从侏罗纪烃源岩(泥岩、碳质泥岩、煤)各层组空间展布、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组成及成烃机理、烃源岩生烃条件评价、侏罗系古地温、油源对比等五个方面研究了焉耆盆地侏罗纪煤系烃源岩成烃机理,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①弄清了侏罗纪煤系烃源岩(泥岩、碳质泥岩、煤岩)的空间展布特征,作出各类源岩厚度分布图,为盆地资源予测提供了依据;②研究了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组成及成烃毋质的倾油性和倾气性,认为煤成烃主要贡献组分是基质匀质体,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为“过渡型”,它们既能生油,又能生气,目前以油为主的原因主要受热成熟度控制所造成;③有机质丰度评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最优,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次之,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最差,各层系各岩类均有部分源岩提供油源;煤系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均属典型的腐植型母质;煤系泥岩生烃能力较煤岩、碳质泥岩强;④盆地今地温梯度为3.2-3.4℃/100m,古地温梯度为2.6℃/100m-4.0℃/100m,南、北凹陷具有大致相同的受热历史,盆地古、今地温都比较高,这有利于侏罗系煤系有机质向油气转化;⑤油源对比表明盆地不同地区原油属同一类成因相同的原油,且侏罗煤系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均属可能源岩之一.
其他文献
该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该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路线和技术方法、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第二章是低密度气体型欠平衡钻井关键技术:介绍各种类型钻井流体的技术理论
该文通过对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及其周边洼陷带沙三段浊积岩油藏的系统研究,以大量的岩芯测试和声波测井资料为基础,提出了4种地震剖面极性判别方法;对声波测井曲线进行环境校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EMV)可以实现气门运动规律的全柔性调节,给众多的热力学优化手段带来了可能,具有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巨大潜力,拥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目前,自主研发的动圈式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精神、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学要以发展
期刊
该报告就六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给出了基于一致性实质诊断的具有一般性的概念,同时给出了计算方法.指出使用基于一致性实质诊断可以刻画基于一致性的诊断空间,Reiter的基
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1.简单地介绍了区域地质背景,利用前人资料对鲁西构造的演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将鲁西构造演化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基底形成阶段、盖层
欠驱动机器人是一类具有一个或多个被动关节的机械系统,被动关节中不安装驱动装置。其主要特点是输入空间(即控制空间)维数小于机构位行空间维数。同时,被动关节的约束方程一般
国内目前正在开发建设的工程勘察信息系统以单项工程的管理和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的数据库管理为主.缺乏综合信息的管理查询功能和智能化的数据信息的处理功能.因此,现有的工程
广东茶洞银金多金属矿区域上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隆起带之云开成矿带之中,地处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与EW向贵子—挞石弧形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云安县茶洞乡境
有鳞目有很长的全球演化史,其时间可追溯到早侏罗世,甚至可能到晚二叠世,到目前为止,有鳞目演化史上的两个很重要时期三叠纪和侏罗纪中化石记录所得到的信息仍然很不完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