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具有典型的过渡地带性、高度的环境复杂性、物种多样性、气候敏感性等特点,在研究中高山区土壤质量特征,加强山地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防治土壤退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迄今在宝天曼对土壤属性和土地质量评价方面所开展的工作还很少,本研究以宝天曼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分析了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的统计和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分析研究区土壤质量的整体状况,从坡向和土壤发生层两方面探讨了土壤质量的垂直分异规律,从而反映土地自然质量的分布特征,以期为南北过渡带其他山区开展土壤质量空间异质性研究,防治土壤退化,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一些借鉴和数据支持。主要结论如下:
(1)土地物理质量指标特征:
研究区土壤质地以砂粒和细粉粒为主;南北坡不同垂直样带上,随着海拔的升高,粗粉粒、细粉粒和黏粒含量线性增加,石砾线性下降,含水量呈线性上升趋势;土壤容重在南北坡不同垂直样带的分异规律存在很大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北坡土壤容重先升后降,南坡土壤A层容重线性下降,B层无明显变化规律。从剖面来看,粗粉粒、土壤含水量表现为A层大于B层,细粉粒、土壤容重表现为B层大于A层,土壤A、B层的砂粒含量较为接近。从变异系数来看,石砾和黏粒含量变异性较高,砂粒、细粉粒、土壤容重趋于稳定,含水量南坡高于北坡,但总体仍处于适宜水平,总而言之,宝天曼土地物理质量特征较佳。
(2)土地化学质量指标特征:
研究区土壤pH值范围为4.40~6.49,土壤偏酸性,有机质、氮含量较丰富,钾含量适宜,磷含量较为缺乏,CEC分布在4.43~38.73coml/kg之间,土壤供肥保肥能力良好;微量元素锰和铜平均含量超过国家平均含量标准,锌和铁平均含量处于富集状态。从垂直样带上看,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在南北坡不同垂直样带上的分异规律较为一致,随海拔梯度的上升,在900~1200m的低海拔地区,线性下降,1200~1500m的中等海拔地区,先升后降,15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线性上升;pH、全钾和CEC在南北坡不同垂直样带的分布规律各有其特点,北坡垂直样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pH和全钾以海拔1200m为界限,先降后升,CEC波动幅度较大,与海拔变化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南坡垂直样带,pH和CEC随海拔的升高保持波动上升的趋势,全钾和海拔相关关系较差。从剖面来看,各土壤化学指标均呈现为弱和中等变异性,除pH和全钾含量表现为B层高于A层,大部分指标含量均表现为A层高于B层。总体来说,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氮、钾含量适宜于植被生长,磷较为缺乏,土壤化学质量指标的垂直分异规律较为复杂,且含量差异较小,北坡略高于南坡,土壤A层高于B层。
(3)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计算Norm值,结合敏感性分析和相关分析,从20项土壤物理、化学指标中筛选最小数据集。土壤A层的MDS为:黏粒、含水量、容重、全磷、镍、有机质、全氮;土壤B层的MDS为:锰、有机质、含水量、全氮、全磷、细粉粒、锌、碳氮比。利用单项质量指标隶属度做土地质量限制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是A层土壤质量的限制性因素;全氮和全磷是B层土壤质量的限制性因素。今后应立足于土地质量的分布特征,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分区进行土地的保护、开发、利用。采用模糊数学模型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研究区土壤A层SQI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B层SQI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SQI总体表现为北坡高于南坡,A层高于B层;把SQI按不同坡向、不同土壤发生层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南北坡不同垂直样带SQI垂直分异明显,随海拔的提升,北坡SQI线性上升,南坡SQI先升后降;不同土壤发生层垂直分异规律相似,SQI均表现为A层大于B层,且在中等海拔地区出现了较高值。
(4)提升土地自然质量、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宝天曼土壤质量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但由于历史原因,在管理保护、规划开发及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造成部分地区土地质量偏低。现立足于土地自然质量分布特征,针对性提出了健全保护地用地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并提升公众素养,严格审批流程,对土地资源进行功能分区,结合区域土壤质量状况因地制宜的安排管理策略,合理的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开展土地质量空间动态评价、预测工作的建议。
(1)土地物理质量指标特征:
研究区土壤质地以砂粒和细粉粒为主;南北坡不同垂直样带上,随着海拔的升高,粗粉粒、细粉粒和黏粒含量线性增加,石砾线性下降,含水量呈线性上升趋势;土壤容重在南北坡不同垂直样带的分异规律存在很大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北坡土壤容重先升后降,南坡土壤A层容重线性下降,B层无明显变化规律。从剖面来看,粗粉粒、土壤含水量表现为A层大于B层,细粉粒、土壤容重表现为B层大于A层,土壤A、B层的砂粒含量较为接近。从变异系数来看,石砾和黏粒含量变异性较高,砂粒、细粉粒、土壤容重趋于稳定,含水量南坡高于北坡,但总体仍处于适宜水平,总而言之,宝天曼土地物理质量特征较佳。
(2)土地化学质量指标特征:
研究区土壤pH值范围为4.40~6.49,土壤偏酸性,有机质、氮含量较丰富,钾含量适宜,磷含量较为缺乏,CEC分布在4.43~38.73coml/kg之间,土壤供肥保肥能力良好;微量元素锰和铜平均含量超过国家平均含量标准,锌和铁平均含量处于富集状态。从垂直样带上看,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在南北坡不同垂直样带上的分异规律较为一致,随海拔梯度的上升,在900~1200m的低海拔地区,线性下降,1200~1500m的中等海拔地区,先升后降,15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线性上升;pH、全钾和CEC在南北坡不同垂直样带的分布规律各有其特点,北坡垂直样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pH和全钾以海拔1200m为界限,先降后升,CEC波动幅度较大,与海拔变化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南坡垂直样带,pH和CEC随海拔的升高保持波动上升的趋势,全钾和海拔相关关系较差。从剖面来看,各土壤化学指标均呈现为弱和中等变异性,除pH和全钾含量表现为B层高于A层,大部分指标含量均表现为A层高于B层。总体来说,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氮、钾含量适宜于植被生长,磷较为缺乏,土壤化学质量指标的垂直分异规律较为复杂,且含量差异较小,北坡略高于南坡,土壤A层高于B层。
(3)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计算Norm值,结合敏感性分析和相关分析,从20项土壤物理、化学指标中筛选最小数据集。土壤A层的MDS为:黏粒、含水量、容重、全磷、镍、有机质、全氮;土壤B层的MDS为:锰、有机质、含水量、全氮、全磷、细粉粒、锌、碳氮比。利用单项质量指标隶属度做土地质量限制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是A层土壤质量的限制性因素;全氮和全磷是B层土壤质量的限制性因素。今后应立足于土地质量的分布特征,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分区进行土地的保护、开发、利用。采用模糊数学模型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研究区土壤A层SQI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B层SQI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SQI总体表现为北坡高于南坡,A层高于B层;把SQI按不同坡向、不同土壤发生层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南北坡不同垂直样带SQI垂直分异明显,随海拔的提升,北坡SQI线性上升,南坡SQI先升后降;不同土壤发生层垂直分异规律相似,SQI均表现为A层大于B层,且在中等海拔地区出现了较高值。
(4)提升土地自然质量、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宝天曼土壤质量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但由于历史原因,在管理保护、规划开发及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造成部分地区土地质量偏低。现立足于土地自然质量分布特征,针对性提出了健全保护地用地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并提升公众素养,严格审批流程,对土地资源进行功能分区,结合区域土壤质量状况因地制宜的安排管理策略,合理的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开展土地质量空间动态评价、预测工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