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的社会分化与社会认同的重构

被引量 : 36次 | 上传用户:zhang16432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分化日益加快,社会开放程度与内在活力不断提升,但由此也导致了社会成员在价值认同方面的迷乱和分歧,甚至反过来影响到社会关系和谐乃至于社会凝聚力的提升。正基于此,本研究以上海电视媒介为例,聚焦于快速分化中的社会利益群体的社会认同及其电视媒介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由此为社会认同的重构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在实证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了“混合研究设计”的研究方式,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节目形态的案例分析等方法。在理论分析方法上,笔者借鉴西方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将认同建构过程视为电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编码——解码”的互动过程,在解读媒介信息过程中,受众具有能动性和建构性。研究发现,不同职业地位群体的社会成员在收入、权力以及声望等维度的认同上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在身份认同上存在着迷失;在与电视媒介的接触上,其收视习惯、对电视的使用与满足,以及对电视内容的评价和信任程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最终促使其在一些价值观念的认同上存在某些分歧,具体体现在社会归属感、个体自利认知以及公共性观念上。面对电视受众的快速分化,电视节目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存在着过度娱乐化的倾向所导致的价值迷失,但在虚构类节目和真实类节目的创作实践中,节目创作者也在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引导和重建受众的认同。基于研究的发现,本研究结合当前媒介融合文化的浮现,受众能动性增强以及价值领域内真空乃至于混乱的现实,作者进一步强调了在新时期要重建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必须坚持有效地发挥电视媒介在其中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为电视作为“文化论坛”,推动社会主体在这一平台上的协商而逐步形成共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电视媒介对于受众的价值认同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文章在犹豫模糊集和三角模糊语言集的基础上,定义了犹豫三角模糊语言集的概念。给出犹豫三角模糊语言的运算法则,研究了两种集结算子。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犹豫三角模糊语言
<正>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人民教育》已经走过了65年的历程。对我而言,《人民教育》也已陪伴了我近30年,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从与教育结缘,每拿到一期《人民教育》,
模型驱动体系结构是面向对象管理组织提出的新的软件开发思想体系。本文以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为基本原则,以软件项目管理过程可视、可控化为基本目标。首次提出
PIC系列单片机,其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采用了与众不同的设计手法。与51或者其他系列的单片机相比,PIC单片机的中断机制有其特殊之处,本文针对PIC16F87X系列单片机中断的特点,
针对现代大规模文本文档分类在单机计算机上训练和测试过程计算时间长,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MapReduce架构的并行贝叶斯文本分类算法。在用普通PC搭建的Hadoop集群上研究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5月厦门沦陷。在日军侵华的隆隆炮火声中,为保存国家文化血脉和闽南教育精华,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举校迁往安溪
而运输类航空器总装生产中因结构复杂、年产量较低,仍然依靠人作为产品总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人开展工作,且开展的工作为非重复性的劳动工作,因此人为因素不得不考虑,以进
本文介绍了利用无线电台实现LabVIEW与PLC之间通过串口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这种方法以无线电台作为通信桥梁,以LabVIEW中的"Instrument I/O Assistant"作为通信核心,实现了
<正>教育实验作为验证性、变革性的实践活动,一直与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一直为我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改革的交互运动发挥着先导性、试验性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