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恒小说的荒原意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daid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恒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及时抓住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他从中国传统的荒原意识角度出发,在对几乎无事的日常琐碎的悲剧描写中,努力寻找人与周围世界不和谐的根源,期冀在困境中寻找一条解脱之路。在评论界,学者对刘恒小说的研究,多从生存困境、人性启蒙、宿命的悲剧意识、“食色”等基本生存欲望、作品与影视作品的比较分析角度来展开,而对刘恒小说中荒原意识的研究涉足较少,本文主要从这一角度展开,具体如下:引言部分主要对刘恒小说创作道路进行概述,从早期充满希望的理想主义著作,到后来对人的存在进行考察的生存困境之作,刘恒小说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对荒原意识的关注,始终是他不变的主题。第一章主要通过对荒原意识的发展历程及盛行的原因,来引出刘恒小说中的荒原意识特征。荒原意象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但是在儒家文明的影响下,并未成为主流。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剧烈冲突,荒原意识逐渐成为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道风景。而刘恒通过人物生命本能和社会属性的直接冲突,塑造了一片意义流失的荒原景观。刘恒小说的荒原意识特征首先表现在凝固化的时空带来几乎无事的悲剧;其次是有意淡化的特定时代社会背景;再次是人物本能欲望的赤裸裸的展示;最后是人物生命本能与社会伦理的冲突。第二章主要通过对刘恒作品中物质荒原和精神荒原的具体阐释,来揭示荒原上意义的流失。从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出发,刘恒笔下的物质荒原主要表现为粮食的匮乏、性欲的难以满足、财富的不可得;而精神荒原则主要通过“食”、“性”这两种极具形而下色彩的生活场景和荒原上与生俱来的孤独、虚无、绝望等等形而上的方面表现出来的。在荒原上,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人永远无法得到满足,匮乏和绝望是生活的常态,一切意义都流失殆尽。第三章主要通过人们摆脱荒原的方式,来阐释荒原上的出路。在荒原上,一种人采取积极的抗争方式,企图以强悍的外在生命力化解荒原匮乏对生命的制约,但是最后还是走向毁灭;另一种人依靠自己内心的力量,以乐观的“精神胜利法”,勤劳、认真的生活,从无休无止的困境中挣脱出来了。通过这两种道路的对比,刘恒告诉我们,顽强、乐观、勤劳的“精神胜利法”是摆脱荒原、获得救赎的唯一出路,我们可以借此脱离荒原的魔爪。结语部分从刘恒创作风格的转变,再一次阐释荒原的出路,揭示刘恒荒原写作的目的:以文字来为我们民族的振兴和大众的幸福增砖添瓦。
其他文献
<正>2018年11月7—10日,2018国际新能源汽车评价大会在海南三亚成功举办。主办单位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于凯,三亚市人民政府市长阿东,三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庆
信息素养理论最早是在美国提出并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少儿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少儿图书馆应强化其教育职
<正> 近几年来,赌博恶习在不少地方死灰复燃,蔓延肆虐,已经成为抗阻农村现代文明前进的一大社会公害。一、参赌人数多。1985年到1987年,山西全省查获的参赌人数,每年上升27.6
<正>在丹麦,一个政客要爬到议员的宝座,需要过五关斩六将,耗尽半生心血,真的是不容易。然而,1994年就有这么一位已经攀登到成功顶
王安石实施变法的途径,主要有四条,即设立变法的专门机构,鼓励神宗独断,改变监察机构的性质,用人以是否拥护新法为标准。它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皇帝时代最为进步的体制—
<正>檀老师:随着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养育孩子的难度也在与日俱增。我们既希望能努力工作为企业发展出力,又希望给孩子良好的氛围无尽的耐心。但忙忙碌碌中,我们不得不面对这
期刊
JIT自20世纪中期产生以来,其应用也从最初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推广到全球不同行业中,JIT对很多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JIT在我国的应用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要想更好
雨淋系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固定式灭火装置,它具有良好的性价比,显著的灭火效果等优点,在各个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依据设计规范和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着重讨论了雨淋
<正>2012年是北京市朝阳区第十一届区委的届首之年,区党代会确定的突出核心功能、突出文化驱动、突出发展惠民等重点任务将加快推进。用档案记录好朝阳人民所创造的历史,是每
<正>1957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0月15日,正式通车交付使用。大桥通车距今已有50年了。回忆起50年前我作为《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参加长江大桥的建设的经历,不禁浮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