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药物治疗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g45tg54h4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FRα在CRC组织中表达水平、FR+CTC在CRC患者中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以及FR+CTC在晚期CRC患者药物治疗疗效评价中作用,为CRC早期防治以及晚期CRC临床诊治监控提供新的生物学分子标志物及实验依据,拟进一步改善CRC预后。研究方法:采用IHC方法检测30对CRC与相应癌旁组织中FRα表达,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FRα,来定量检测的CTC的方法,收集33例未经抗肿瘤治疗CRC患者(定义为A组)、8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定义为B组)以及10例健康人群(定义为C组)的外周血,检测FR+CTC水平,亦进行比较分析,并对CRC患者初始FR+CTC联合其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且观察15例晚期CRC患者在化疗前后FR+CTC数量的动态变化,结合药物治疗疗效进行相应分析,验证FR+CTC在晚期CRC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及意义。FRα阳性的CTC检测方法原理是在获得3m L患者血样后,应用CTC富集纯化系统去除样品中的红细胞和绝大多数白细胞并将样品中剰余的稀有细胞包括CTC进行富集。然后用特异性小分子探针对CTC表面高表达的FRα进行标记和鉴别。最后利用特异性引物,结合Taqman探针,釆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CTC结合的小分子探针进行定量检测,通过比对标准曲线从而评估得出样品中CTC的含量。研究结果:采用IHC检测,染色结果显示FRα在30例CRC组织与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和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应用FRα阳性的CTC检测方法检测33例未经抗肿瘤治疗CRC患者即A组、8例良性结肠疾病患者即B组、10例健康人群即C组的FR+CTC水平发现,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6),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而B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1)。患者的FR+CTC进行ROC曲线诊断性能分析,以8.5 FU/3 m L为cutoff值,FR+CTC诊断CRC的曲线下面积为0.8333(95%CI:0.7053-0.9613,P0.05),但与肿瘤N分期、M分期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FR+CTC水平高于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8);发生远处转移的M1期患者的FR+CTC水平高于无远处转移的M0期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且FR+CTC水平与TNM分期相关,晚期CRC患者FR+CTC水平较早期CRC患者高(P=0.0217)。应用FRα阳性的CTC检测方法检测15例晚期CRC患者接受化疗或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前及行相应首次疗效评价时期外周血,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一线治疗晚期CRC患者11例,二线治疗晚期CRC患者4例。接受一线治疗4例晚期CRC患者评价为临床治疗无获益的PD与7例临床治疗获益的PR/SD患者基线FR+C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0),但接受治疗后行相应首次疗效评价为PD患者FR+CTC水平较基线FR+CTC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6),PR/SD患者FR+CTC水平较基线FR+CTC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9),治疗前后FR+CTC水平变化与治疗疗效评价结果呈一致关系;接受二线治疗CRC患者中,疗效评价为PD患者2例,其治疗后FR+CTC水平均较基线升高,而疗效评价为SD患者2例,其治疗后FR+CTC水平较基线下降,治疗前后FR+CTC水平变化与治疗疗效评价结果呈相一致趋势。研究结论:1.FRα应可成为CRC早期诊断的生物学分子标记物。2.FR+CTC应可作为CRC早期诊断的生物学分子标记物,且FR+CTC应可作为判断CRC恶性程度的生物学分子标记物。3.FR+CTC有望成为对于接受一线药物治疗的晚期CRC患者疗效评价新措施;FR+CTC在接受二线药物治疗的晚期CRC患者疗效评价中亦潜在良好应用前景,但将FR+CTC运用于CRC筛查及成为晚期CRC治疗疗效评价措施仍需要纳入更多病例进行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鼻咽癌中CD8+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的浸润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而环氧化物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则正相反,其表达上调,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COX-2不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还参与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形成,从而介导免疫逃逸。目前在其他实体瘤中的研究发现COX-2与C
目的:探索PDGF-BB对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N)预处理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增殖、迁移、成骨影响;研究PDGF-BB对预防SD大鼠拔牙后发生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骨坏死(bisphosphonate 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的预防作用。方法:1.使用不同浓度(10-
目的:探索药物二甲双胍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大鼠内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CTEPH组、二甲双胍低剂量组(50mg/kg/d)、二甲双胍高剂量组(100 mg/kg/d)。实验组大鼠麻醉后分离左颈总静脉,每只大鼠经左颈静脉注入自体血栓柱及含抗纤维溶解剂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制备CTEPH模型,二甲双胍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高剂量组每
目的:骨水泥注入治疗跟痛症是我院自行研究的一种治疗跟痛症的方法,本次研究目的是观察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研究探讨不同跟痛症分型、不同骨水泥注入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更好地为跟痛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方法:骨水泥注入治疗跟痛症现已进入临床试用阶段,并以此方法对12例跟痛症患者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2018年02月至2019年02月在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12例跟痛症患者,其中右足8例,左足4例;男
背景和目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类CD30阳性的非霍奇金T细胞淋巴瘤,该类肿瘤在临床表现、分子遗传学特征和预后方面具有明显异质性。Zeste增强子同系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是一种表观遗传调节蛋白,可通过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功能催化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发生三甲基化(H3K27
目的构建Markov模型并结合最新的III期临床试验(IMpassion130)数据,评价在美国和中国,阿特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tezolizumab plus Nab-paclitaxel,An P)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一线治疗的经济性。方法1.建立无进展生存、疾病进展和死亡的三状态Markov模型分别模拟晚
研究背景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对公共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一旦心肌受到梗塞的损害,由于心肌缺乏再生能力,并被成纤维细胞取代,导致疤痕形成,心室重构及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心力衰竭。因此,如何减少梗死区域坏死的心肌细胞,从根本上挽救坏死的心肌组织并改善心功能,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所面临的挑战。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C
目的: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anatomic hepatectomy,LAH)和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nonanatomic hepatectomy,LNAH)。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方式的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ncer,HCC)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恒牙列的建立从第一恒磨牙的萌出开始到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发育完成结束,这一过程横跨6-12岁的学龄期及此后至20岁的青春期。由于牙列生长发育与年龄呈现相关性,在牙列建立的过程中,在该时段可见年轻恒牙和形态及结构上发育成熟的恒牙共存牙列中,又因相应的解剖结构,在致龋菌、糖类等直接致龋因素或联合诸如外伤、碳酸饮料等相关理化因素作用下,易导致牙髓的病变进而出现根尖周病变甚至最终可使患牙缺失。故及时保护、治疗
目的:探索经β-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机械损伤后内质网应激与PI3K/AKT/m TOR信号通路介导自噬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脊髓损伤一般会带来严重的功能障碍,而且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自噬的发现以及对于自噬在脊髓损伤的机制研究深入,包括在体内体外进行相关机制研究发现脊髓损伤早期,增强自噬有利于脊髓细胞存活,减少凋亡。在对自噬研究,由巨自噬深入到细胞内细胞器的参与的自噬,内质网是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