鲂鲌杂交新品系的遗传特征、最适蛋白需求及其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phinro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翘嘴鲌(Culter alburnus,CA)的食性为肉食性,其肉质鲜美,但生长较慢。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MA)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生长快,但肉质比翘嘴鲌差。通过团头鲂和翘嘴鲌的杂交和回交试验,获得了五个遗传背景不同的群体MC(MA♀×CA♂),BC-1(MA♀×MC♂),BC-2(MC♀×MA♂),BC-3(CA♀×MC♂)和BC-4(MC♀×CA♂)。五个杂交群体的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均很高。五个杂交群体均为二倍体并具有与其父母本相似的染色体核型(2n=48=8m+26sm+4st)。五个杂交群体的形态特征介于双亲之间的中间,而回交群体BC-1/-2更接近其原始亲本团头鲂,BC-3/-4更接近其原始亲本翘嘴鲌。五个杂交群体的性腺均发育正常。五个杂交群体的肌肉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父母本(p<0.05),碳水化合物含量则显著低于其父母本(p<0.05)。肌间刺分析结果显示,四种鱼的肌间刺的形态均被包含7种类型。回交鲂鲌BC-1总肌间刺125根,在母本团头鲂(124根)和父本翘嘴鲌(137根)之间,并显著低于其父本翘嘴鲌(137根)及回交鲂鲌BC-4(132根)。且回交鲂鲌BC-1的肌间刺形态复杂程度处于父母本之间。综上,回交鲂鲌BC-1表现出肉质好、形态优、肌间刺少且形态简单等优良性状。(2)为研究饲料蛋白水平对团头鲂与翘嘴鲌及其杂交及回交后代(团头鲂MA、翘嘴鲌CA、鲂鲌MC、回交鲂鲌BC-1/-2/-3/-4)的生长、饲料利用、肠道变化和消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鱼粉和豆粕作为主蛋白源研制蛋白水平分别为25%、30%、35%、40%和45%的5种饲料进行喂养。90天的养殖试验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7种鱼的增重率、饵料系数、特定生长率及形体指标等有显著影响(p<0.05)。七种鱼在获得最大增重率时的蛋白水平分别为30.14%、57.97%、36.97%、33.48%、33.85%、39.55%和41.42%,同时,在获得最小饲料系数时的蛋白水平分别为29.84%、46.67%、37.56%、32.60%、33.35%、40.00%和40.45%;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作为综合考量,7种鱼所需的最适蛋白水平分别为29.99、52.32、37.26、33.04、33.60、39.77和40.93。小肠组织切片显示,饲料蛋白水平对小肠形态影响显著,回交鲂鲌BC-1在35%蛋白水平时表现出最佳状态。相同的,消化酶基因(TRY、CTRL1、ELA1和CPA2)在35%蛋白水平时达到较高水平。(3)生长对比试验显示,回交鲂鲌BC-1相对其父母本团头鲂MA和翘嘴鲌CA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但是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通过肝脏转录组测序发现,BC-1、MA和CA分别获得77102、63367和67087个转录本,及62248、55182和57366个unigene。‘BC vs.MA’和‘BC vs.CA’两组对比之间分别有325、872个差异基因,且有134个差异基因为两组共有。所有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显示,代谢过程、细胞组分和结合功能是富集最多的3个GO项目。进一步分析发现,回交鲂鲌的GH/IGF轴相关基因(IGFBP2b、IGF1和IGF2a和)和消化酶相关基因(TRY,ELA1,CTRL1,CPA2和BAL)表达显著上调,这说明其消化能力增强。另外,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PI3KR,RAPTOR和EIF4E)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CS,MDH,FASN,ELOVL1,ELOVL5和ELOVL6)也显著上调表达,说明其蛋白质与脂肪酸的合成能力提高了。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功能上组成了一个调控网络,共同促成了杂种优势的产生。(4)通过回交鲂鲌BC-1及其父母本的肝脏蛋白组测序,根据差异倍数大于2.0或小于化0.5倍作为差异蛋白的筛选标准。‘BC vs.MA’之间有57的差异蛋白被鉴定出来,其中,42个上调,15个下调。‘BC vs.CA’之间有434个差异蛋白被鉴定出来,其中,101个上调,333个下调。且有27个差异蛋白为两组共有。对所有差异蛋白的GO富集分析,代谢过程、细胞组分和结合功能分别是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中富集最多的3个GO项目。KEGG分析发现,蛋白质消化吸收通路显著活跃,如糜蛋白酶、核糖体蛋白等表达增加。另外,脂肪酸的消化吸收与合成通路显著活跃,包括胆汁分泌通路、脂肪消化吸收通路、脂肪酸合成通路以及脂肪酸延长通路。最后,维生素消化吸收通路和矿物质吸收通路活跃度也显著增强。这些差异蛋白富集的通路与转录组中差异基因富集到的通路大部分是一致的,更加验证了这些差异蛋白及其通路是杂种优势产生的关键通路。(5)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的方法克隆了回交鲂鲌BC-1的elovl1和elovl6基因,并对回交鲂鲌成鱼的多个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进行表达分析。另外,通过饥饿处理,对回交鲂鲌幼鱼进行了生物学的表达差异分析。序列分析表明,回交鲂鲌BC-1的elovl1基因c DNA序列全长1527 bp,共编码324个氨基酸;回交鲂鲌BC-1的elovl6基因c DNA序列全长2161 bp,共编码267个氨基酸。回交鲂鲌elovl1和elovl6基因c DNA序列仅仅有30%的相似性。在不同胚胎发育时期,elovl1和elovl6在受精卵时期均微量表达,然后表达逐渐升高,并分别在24 hpf和32 hpf时表达不再显著变化。整胚原位杂交结果:在12 hpf时期,elovl1在眼和脊索前板处表达,而elovl6仅在脊索前板处检测到表达信号;在24 hpf时期,elovl1在眼、皮肤和尾芽处表达,然而elovl6在皮肤和后体节处表达;在55 hpf时期,elovl1在眼、中脑、后脑和尾芽处表达,elovl6在中脑、皮肤和后体节处表达。q RT-PCR表明,在成鱼组织中,elovl1和elovl6基因均在脑、肝脏、肾脏、眼和皮肤中高度表达,在小肠、肌肉和鳃中表达相对较低。饥饿试验发现,除了elovl6基因在饥饿2天的脑中表达上升外,elovl1和elovl6基因在脑、肝脏和肾脏组织中总体上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当恢复投喂时,其表达量又回到正常水平。
其他文献
渔业资源调查是开发和保护渔业生物资源的基础,是掌握渔业资源动态的前提,对渔业资源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关抽样调查设计优化的研究仅有潮间带底栖生物断面抽样调查比较、长江口鱼类群落定点抽样调查设计的评价,仍缺乏不同抽样调查设计在不同渔业资源生物类群抽样调查上的比较研究,长江口渔业资源科学调查体系仍待完善。所以,有必要从抽样调查设计优化方面开展
肌肉抑制素基因(MSTN)是脊椎动物中典型的骨骼肌生长发育负向调控因子,其有关核苷酸突变会产生具有较高生产应用价值的“双肌”动物。因而,该基因自发现以来一直都是肉用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明星基因。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甲壳动物,其蜕壳和生长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发现,中华绒螯蟹MSTN基因(Es-MSTN)的一个同义突变位点的等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iaevi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之一,随着生产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高密度养殖、营养不充分和水质问题导致了细菌性疾病频繁频发,严重限制了半滑舌鳎产业的发展。鉴于此,本论文利用哈维氏弧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数据、弧菌病自然发病数据和幼鱼期养殖成活率数据,对其存活(抗病)性状进行遗传参数评估,获得如下结果:1.利用2014年哈维氏弧菌人工感染存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种类之一,在北太平洋生态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已被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orth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NPFC)纳入管理范畴。柔鱼资源量年间波动比较剧烈,在其不同生活史阶段,都受到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柔鱼是一年生的种类,全球气候变化和局部海洋环境变动对柔鱼资源丰度和分布的影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作为一种市场价值较高的海水鱼,是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北方沿海地区养殖普及率较高的经济种。驯化近20年来,养殖规模呈稳定扩大的趋势。同时,半滑舌鳎是比目鱼类中,性别二态性程度最高的物种之一,雌鱼相对于雄鱼具有绝对的生长优势。事实上,由于雄鱼的市场价值极低,生产中,往往只会选择性保留少部分雄鱼作为种鱼进行繁殖,其余会尽早的淘汰。因而,培育全雌或者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资源量巨大、渔获产量非常可观。该种类具有生长速率快、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的特点。鸢乌贼在中上层水域的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在海洋食物网中具有重要生态地位,既是浮游动物、灯笼鱼科种类等众多有机生物的捕食者,同时也是多种海洋捕食者的食物,诸如鱿鱼、鱼类、鲨鱼、鲸鱼和海鸟等。同时,由于资源丰度较高,鸢乌贼正逐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具有高速和深水游动能力,独特的生理构造让其能下游到深层冷水区域,呈现明显的昼夜垂直游动习性。黄鳍金枪鱼栖息水层对渔船捕捞作业有影响。在黄鳍金枪鱼适宜栖息垂直空间被压缩区域,鱼群分布相对密集,有利于表层渔船捕捞,渔获率则高;反之渔获率则低。延绳钓主要捕获深水金枪鱼,其捕捞效率还与投钩深度是否与金枪鱼索饵活动水层是否吻合有关。在延绳钓投钩深度和金枪鱼活动
在南极洲的沿海水域,海洋鱼类在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经历了接近海水冰点(-1.86°C)的环境温度,并且在南半球夏季只有罕见的变暖期。这些零度以下水域的进化导致了一系列适应性,允许生物在这个寒冷,充满冰的环境中生存,这些适应性进化包括抗冻蛋白的产生,热休克反应的缺失,血红蛋白的丢失,和代谢补偿等。目前在鱼类中主要发现了五种类型的抗冻蛋白,即抗冻糖蛋白(AGFP)、Ⅰ型抗冻蛋白(AFPⅠ)、Ⅱ型抗冻蛋
Omega-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PUFA)对抗炎、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改善肥胖、抑制癌症等改善慢性疾病方面具有显著功效。自然界天然的EPA、DHA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G)、磷脂(PL)和少量的游离脂肪酸(FFA)三种形式,人工合成的乙酯型(EE)是高纯度鱼油中EPA、DHA主要存在形式。相比人工合成的EE型,天然的EPA和DHA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需要不断探索可以使人类更加便捷、
鲱形目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近海、河口及部分淡水环境,既是当今鱼类家族中分布最广泛的一个目,也是研究海洋生物地理和鱼类从海水入侵淡水进化机制的理想对象。鲱形目隶属于鲱形总目Clupeomorphe,鲱形总目包括白垩纪的化石类群和鲱形目,鲱形目则主要是指全部的现生类群。鲱形目被普遍划分为2亚目,5个科,84属,约402种。针对鲱形目的系统发育关系学界争议颇多,传统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学观点不一,不同的分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