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媒介对残疾人的报道关注及其影响力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iulo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存在的本身就会对社会产生作用,大众媒介使那些受其支持的个人和团体的地位合法化。在我国,报纸媒介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它的宣传报道内容和导向将更会影响受众的认知和判断,并强化受众对相关对象的注意,提高其社会地位。 在我国13亿人口中,残疾人群体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这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结果。因为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心理状态等的异常或丧失,导致了残疾人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无法实现和健全人一样的发展和提升,致使他们长期处于社会的较低层。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国家和政府日益重视对残疾人的保护和关心,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善他们的生存现状。在这个过程中,媒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媒介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宣传报道残疾人的生存现状,呼吁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帮助。通过此,社会民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残疾人,消除了对其的偏见和误解;而残疾人群体也通过这个渠道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本文通过对《新闻晨报》、《青年报》、《新民晚报》三份报纸关于残疾人报道的内容分析,对残疾人以及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的个案访谈,调查研究了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现状以及与媒介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残疾人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日益增加,对媒体及其所报道的内容同样有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借用内容分析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从传播学的视角切入,考察了特殊群体在报纸媒介报道中的地位问题,残疾人群体对媒介的需要和期望情况,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研究报纸媒介对特殊群体的关注走向和发展道路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论文从报纸媒介的报道内容和残疾人对媒介的期望要求入手,总结出:目前,报纸媒介对残疾人生存现状的报道关注有一定地改善和加强,残疾人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并通过媒介这个窗口展示了自己的精神风貌,让人们对其有了一个较为公平、客观的认识和对待,也为社会树立了学习榜样和精神支柱。与此同时,报纸媒体也增加了其发行量,使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提升,实现了双方的互赢互利。 本文认为:报纸媒介作为信息的“把关人”和舆论的喉舌,它的社会作用不可估量。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残疾人群体更需要媒介的参与和支持。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是媒介追求的目标。而残疾人追求的就是可以有一个为他们说话的机构。由此可见,双方之间是一个互相参与的过程,彼此的合作可以让传播实现其作为一项基本权力的职能。
其他文献
陈为军作为20世纪90年代异军突起的独立纪录片导演,他将敬畏生命作为创作理念贯穿自身纪录片创作的全过程。他的《好死不如赖活着》获得国际多项大奖,因为真实地表现了河南上蔡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传播对企业危机的影响,以及在企业危机管理里所能扮演的积极角色。作者利用麦克卢汉(Marshal McLuhan)的“媒介即讯息”观点,以及冈萨雷斯等人(Gonzalez-Herre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性英语媒体的发展成为我国英语媒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的趋势,地方性英文报纸就是其中重要的生力军。从1991年创办的《北京周末》到2001年创办的《成都周报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电视台在受众的心目中是播放教育教学节目的公共性电视台。随着电视媒体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教育电视台经费紧缺、人才流失、竞争力降低、收视率下滑的困境
文章主要通过研究蕴含在商品中的商品文化美学在橱窗展示设计中的运用形式和手段等,结合橱窗展示设计的特性,来研究美学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将研究重点放在对商品的品牌文化
中和书有性情,即筋力之属也;言乎形质,即标格之类也。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奇为体,方正为用;真则端楷为本,作者不易速工;草则简纵居多,见者亦难便晓。不真不草,行书
文章选取《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上海《文汇报》及《广西日报》,以它们在2005年10月12日至2006年10月12日所刊登的新农村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分析和内
期刊
一粒沙、一片叶、一只虫,以我们人类的眼光直接观看,它们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从微观的视野去观看,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丰富景象。那么,在这样的相对视野里,并没有真正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