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是纪录片的永恒主题——以《好死不如赖活着》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65210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为军作为20世纪90年代异军突起的独立纪录片导演,他将敬畏生命作为创作理念贯穿自身纪录片创作的全过程。他的《好死不如赖活着》获得国际多项大奖,因为真实地表现了河南上蔡县一个艾滋病家庭的生活状况,引起了国际和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他的个人精神和作品值得去研究。  陈为军导演在拍摄纪录片时始终坚持着敬畏生命的理念,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从生命最本质的角度出发,从选题、拍摄过程以及后期的剪辑制作,都凸显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存权利的关注,表达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制作过程。首先阐述了《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主要内容;其次从陈为军导演的个人际遇、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国内独立纪录片的兴起和繁盛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该部纪录片的制作背景;再次按时间顺序从影片拍摄之前的准备阶段到拍摄当中遇到的阻碍以及陈为军本人与被拍摄对象的种种相处等方面描述了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其间还从题目与结构的确定、画面与镜头的设置到解说词与背景音乐的选择详尽介绍了该纪录片的后期处理情况。  第二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即纪录片中人物对生命的渴求、坚持真实性的记录原则以及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来分析《好死不如赖活着》所蕴含的生命主题。  第三部分从分析《好死不如赖活着》播出后在国际和国内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延伸出敬畏生命与纪录片精神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陈为军在拍摄纪录片时是如何践行敬畏生命这一理念的,进而揭示《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社会影响。  本文通过对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制作过程、内容表达及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纪录片的创作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试图阐明敬畏生命是纪录片的永恒主题、纪录片承载着敬畏生命的责任这一最终目标。
其他文献
电视剧产业是韩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从2002年至2005年,韩国电视剧出口额每年以超过70%以上的增加率在提升。2003年电视剧占韩国电视节目出口的86%,成为韩国电视节目
学位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中国公众科技网正式开通,时至今日,我国网络科普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近二十个年头,网络科普这种以互联网为渠道进行科学知识传播和普及的科
期刊
媒介人性化指媒介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顺应人的本质属性,以满足人的信息需求的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媒介对受众使用媒介工具的人性化满足,对受众使用信息的人性化满足,对受众地位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新媒体”实现了由产生到成熟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日益明显。地方传统媒体要想在竞争中不退反进,必须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在融合中寻求发展
白话报是晚清白话文的使用中最有特色,流传最广泛的一种媒介,是晚清白话文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晚清的白话文运动提供了实践的基地。 在创办白话报的过程中,白话报的创办者们
中国报业经历2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目前陷入了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2005年是中国报业的拐点,广告大幅下滑,2006年延续了这种低靡状态。伴随着报业危机在全世界的蔓延,报纸消亡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