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认知科学领域中,对于抽象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表征形式,关注度较高。抽象概念主要包含情绪、时间、社会地位等,对人们来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么人们如何获得这些概念,并进行表征的呢?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有形的知觉经验的基础,来概念化他们遇到的抽象概念,进而,对这些抽象概念进行认知。体验认知理论认同此观点,认为人们的基本概念来自于人的躯体经验。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就是概念隐喻理论、命题符号理论。在理论基础上,探讨汉语的空间高低与情绪概念的隐喻表征。本研究共设计了五个实验来探讨汉语情绪词的空间“高/低”隐喻表征。实验1a考察幼儿被试在积极/消极情感概念激活下,隐喻联结“积极—高”、“消极—低”存在的现实性,以及这种隐喻联结在主动任务模式中对人们认知的影响。实验1b通过考察“积极—高”、“消极—低”的隐喻联结在被试对汉语情绪词被动判断任务模式中是否存在影响。实验2a考察儿童在情感色彩强/弱情绪概念激活下,“高—强”、“低—弱”的隐喻联结存在的现实性,及其对儿童主动任务模式中产生的认知影响。实验2b探索“高—强”、“低—弱”的隐喻联结在被试对汉语情绪词的被动判断任务模式中产生的影响。实验3a在控制了空间感觉信息后,把高/低概念和感情色彩在符号(文字)水平上直接联结,考察“高/低”符号对汉语情绪色彩加工的影响。实验结果:(1)实验1,被试在主动认知活动中,“积极—高”、“消极—低”的隐喻联结是存在的,并且对幼儿被试的主动认知活动产生影响,并且此隐喻联结在大学生被试的被动词汇判断任务模式中也会产生影响。(2)实验2,被试在主动认知活动中,“高—强”、“低—弱”的隐喻联结是存在的,并且对幼儿被试的主动认知活动产生影响,并且此隐喻联结在大学生被试的被动词汇判断任务模式中也会产生影响。(5)实验3,在仅有抽象符号水平联结的情况下,发现“高/低”概念对大学生被试加工汉语积极/消极情绪词产生影响。结果表明:(1)在中文情绪概念中,“积极—高”、“消极—低”及“情绪强—高”、“情绪弱—低”的隐喻联结是具有心理现实性的,符合概念隐喻理论。(2)汉语情绪词中,“积极—高”、“消极—低”及“情绪强—高”、“情绪弱—低”的隐喻映射是双向的。(3)汉语情绪词的空间高低隐喻表征受情绪词本身多重维度特性的影响。(4)汉语情绪词高低语义水平上,也表现出隐喻一致性,符合命题符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