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软骨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骨恶性肿瘤。对化疗药物缺乏敏感性及术后高复发率是目前人软骨肉瘤治疗的瓶颈。药物再定位,是一种安全、经济、低成本的探索新型化疗药物的方法。氯硝柳胺作为一种治疗绦虫感染的抗寄生虫药物,已被证实具有潜在的抗肿瘤能力。但氯硝柳胺治疗人软骨肉瘤的研究鲜有报道,且氯硝柳在人软骨肉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明晰。目的:探究氯硝柳胺在人软骨肉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软骨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骨恶性肿瘤。对化疗药物缺乏敏感性及术后高复发率是目前人软骨肉瘤治疗的瓶颈。药物再定位,是一种安全、经济、低成本的探索新型化疗药物的方法。氯硝柳胺作为一种治疗绦虫感染的抗寄生虫药物,已被证实具有潜在的抗肿瘤能力。但氯硝柳胺治疗人软骨肉瘤的研究鲜有报道,且氯硝柳在人软骨肉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明晰。目的:探究氯硝柳胺在人软骨肉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氯硝柳胺作用于两种人来源软骨肉瘤细胞系SW1353及CAL78。第一部分:通过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实验(CCK-8)、结晶紫染色细胞活力检测实验及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氯硝柳胺对软骨肉瘤细胞活性、增殖能力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及细胞侵袭实验检测氯硝柳胺对人软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Annexin V-FITC流式检测及TUNEL凋亡实验检测氯硝柳胺对人软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第四部分:为研究氯硝柳胺对人软骨肉瘤细胞线粒体的影响及氯硝柳胺诱导人软骨肉瘤细胞凋亡的机制,通过JC-1线粒体膜电位实验及Seahorse细胞线粒体压力测试检测氯硝柳胺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耗氧率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caspase-3、活化caspase-3、caspase-9,活化caspase-9及β-tubulin蛋白表达,从蛋白水平探究氯硝柳胺对人软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结果:第一部分:氯硝柳胺可以显著抑制人软骨肉瘤细胞的活性及增值能力,对SW1353及CAL78细胞的抑制作用分别在0.5-2μM及1-4μM最为显著,氯硝柳胺作用于SW1353及CAL78细胞的药物IC50值分别为0.5072及0.9472μM。第二部分:氯硝柳胺可以减弱软骨肉瘤细胞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第三部分:氯硝柳胺可诱导人软骨肉瘤细胞系SW1353及CAL78的细胞凋亡,并主要影响了SW1353细胞的晚期凋亡和CAL78的早期及晚期凋亡第四部分:氯硝柳胺可以破坏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两种软骨肉瘤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线粒体ATP生成、最大呼吸能力及呼吸储备能力。氯硝柳胺作用于人软骨肉瘤细胞后,通过蛋白印迹检测出细胞的活化caspase-3及活化caspase-9蛋白表达增加,表明氯硝柳胺诱导的人软骨肉瘤细胞凋亡主要通过caspase依赖性的线粒体凋亡途径实现。结论:氯硝柳胺呈现出一定的抗软骨肉瘤作用,并通过诱导激活caspase依赖性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系的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背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全身性的自限性系统血管炎,年龄在3到5岁之间的儿童为主要好发人群,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s)是最突出的合发症,严重者可出现冠状动脉瘤、狭窄、血栓、心肌梗死等,现K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显示,炎症失控和免疫反应失衡在KD发病及冠状动脉损伤中起关键作用。维生素A(Vitamin A,VA)
第一部分高氧BPD模型的建立以及hucMSC-sEVs的提取目的:建立高氧诱导的新生大鼠BPD模型,提取并鉴定hucMSC-sEVs。方法:将新生SD大鼠生后立即(P0)与母鼠一起放入高氧箱(Fi O2=85%)中持续高氧,每两天交换母鼠以减轻氧毒性作用。在P3、P7、P14、P21天收集新生大鼠左肺组织,脱水后石蜡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新生大鼠肺泡结构,利用Image Pro Plus软件
第一部分LncRNA NRON在小鼠和TOF胚胎心脏中的表达及细胞分布背景:既往研究表明,lncRNA NRON与心肌病、心力衰竭及肿瘤发生等相关,在细胞质中可以作为scaffold与其他蛋白质组成复合体参与蛋白质的失活、转运,或作为“sponge”隔离mi RNA,参与与调节蛋白质的功能。这些研究所关注都是的lncRNA NRON与发育完成后的心脏疾病的关系,到目前为止没有文献报道lncRNA
第一部分 川崎病患儿血清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患儿血清体外刺激人冠状动脉(冠脉)内皮细胞后E选择素(E-selectin)的表达情况,寻求E-selectin参与KD冠脉损伤的依据。方法:(1)体外培养人冠脉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HC组)、冠脉损伤组(CAL+组)、无冠脉损伤组(CAL-组),分别加入正常儿童血清、KD伴随冠脉
第一部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菌群分析目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的急腹症,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或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肠道菌群的改变被普遍认为在NEC的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其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拟探究NEC中肠道菌群的特征,为进一步揭示其在N
第一部分Abp1过表达对足细胞损伤效应的机制研究目的:探究Abp1过表达对足细胞的损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第一节:各选取6例患者病理改变为微小病变肾病(MCNS)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活检组织,同期匹配肾母细胞瘤癌旁部位正常肾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Abp1的表达水平。同时,选取临床信息系统20例患者(10例MCNS和10例FSGS)进行起病初期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横断面分析。第
第一部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肠道菌群组成目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围产医疗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技术迅速发展,超/极早早产儿和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明显提高,导致BPD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肺部疾病的密切关
第一部分RSV感染后期LPS/CpG ODN加重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的作用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内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LRTIs)最主要的病毒病原。重症RSV感染与反复喘息及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在病毒引起反复喘息的幼儿中常常伴有呼吸道细菌定植
第一部分载雌马酚纳米粒结构性金属骨小梁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目的:采用超声乳化二步法制备Eq-PLGA纳米粒,利用PDA仿生法在多孔钽金属骨小梁材料表面制备PDA涂层,通过其特性大量吸附Eq-PLGA纳米粒在涂层表面,制备一种载雌马酚纳米粒的结构性金属骨小梁Eq-PDA-Tan,并检测其理化特性、生物相容性,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运用超声乳化二步法制备Eq-PLGA纳米粒,通过观察
背景广泛识别肝细胞癌(HCC)进程的驱动因素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不仅对于了解其耐药机制至观重要,而且使细胞对药物敏感也至关重要。先前的研究广泛揭示了水通道蛋白,特别是水通道蛋白3(AQP3),在包括HCC在内的多种肿瘤中有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但是,AQP3在索拉非尼治疗HCC中的调节作用和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中AQP3表达的影响,以及在缺氧诱导肝癌细胞对索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