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CT能谱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检出率高,其良恶性鉴别诊断困难,术前准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目的为评估CT能谱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进一步应用该技术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114例(本院及13家分中心医院)接受宝石CT能谱成像两期增强扫描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且未经治疗,其中恶性组63例,炎症组32例,结核组19例,测量并计算动脉、静脉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40~80 ke V),比较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得出不同参数鉴别诊断SPN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鉴别诊断阈值。结果:3组SPN两期IC、NIC、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05),其中恶性组两期IC、NIC、能谱曲线斜率最高,结核组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NIC>0.31、NIC>0.28、NIC>0.21时鉴别诊断恶性结节与炎症结节、恶性结节与结核结节、炎症结节与结核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81.0%、85.7%、84.4%,特异度分别为71.9%、94.7%、84.2%。结论:CT能谱成像对SPN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静脉期NIC对于SPN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第二部分一站式能谱及灌注成像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目的:初步探讨一站式能谱及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例接受一站式能谱及灌注成像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n=28)、良性组(n=19),测量并计算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数值及动脉期、静脉期的碘浓度(IC)、标准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40~100ke V)。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两组各参数间的差异;得出不同参数鉴别诊断SPN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鉴别诊断阈值。结果: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BF、BV、PS值高于良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MTT与良性结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恶性结节动、静脉期IC、NIC、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良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鉴别良、恶性结节时,灌注参数BV、PS,能谱参数静脉期NIC的ROC曲线下面积较大,分别为0.712、0.718、0.934。将BV>6.16ml/100g,PS>19.13ml/(min·100g),静脉期NIC>0.18作为诊断良恶性阈值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6%、73.7%,75.0%、72.2%,92.9%、80.5%。联合BV、静脉期NIC阈值鉴别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为100%、84.2%。结论:一站式能谱及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实现能谱成像条件下的灌注成像,可提供更多参数;CT能谱成像及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SPN中均具有一定价值,联合应用两种成像技术,可以提高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