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及谷氨酰胺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含水量、肺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凋亡的变化、肺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E—选择素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肺组织ICAM-1和E—选择素mRNA表达的变化,观察肺VEC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探讨谷氨酰胺对脓毒症大鼠肺VEC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分组 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18只)、脓毒症组(18只)和治疗组(18只)。用静脉注射给药方法,脓毒症组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4mg/kg;治疗组注射LPS4mg/kg+谷氨酰胺0.3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按照观察时间点平均分为造模后6h、12h和24h各3个亚组。 2、模型制作 用0.1%的戊巴比妥钠4ml/kg作腹腔内注射麻醉后,将大鼠于仰卧位固定。于右侧大腿作纵切口找到股静脉。用静脉注射给药方法,注射LPS4mg/kg,制备脓毒症动物模型。 3、检测指标和方法 在造模后6h、12h和24h时点处死相应实验组的大鼠,快速分离左肺组织,测定其肺组织含水量。快速分离右肺下叶经4%多聚甲醛固定12~16h,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形态学变化;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VEC ICAM-1和E—选择素蛋白的表达;进行Hoechest33258染色法观察肺VEC的凋亡。分离右肺中叶,应用RT—PCR方法检测ICAM-1和E—选择素mRNA的表达。分离右肺上叶,组织切块(约1mm×1mm×2mm)投入2.5%戊二醛固定液固定后,电镜观察。 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采取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对于不同处理组的两两比较,主要利用了LSD—t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肺组织含水量 在6h和12h时点各组肺组织含水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24h时点各组肺组织含水量,脓毒症组>治疗组>对照组,各组肺组织含水量有显著差异(p<0.01)。 2、肺VEC凋亡的变化 在6h、12h和24h时点上,脓毒症组大鼠肺VEC凋亡多于治疗组(p<0.05)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大鼠VEC凋亡多于对照组(p<0.01)。脓毒症组和治疗组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VEC凋亡逐渐增加;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肺VEC ICAM-1蛋白表达的变化 在6h、12h和24h时点上,脓毒症组大鼠肺VEC ICAM-1蛋白的表达高于治疗组(p<0.01)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大鼠肺VEC ICAM-1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和治疗组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ICAM-1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24h达到高峰;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肺VEC E—选择素蛋白表达的变化 在6h和12h时点上,脓毒症组大鼠肺VEC E—选择素蛋白的表达高于治疗组(p<0.01)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大鼠肺VEC E—选择素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在24h时点各组之间E一选择素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和治疗组E—选择素蛋白的表达6h达到高峰,12h回落,24h基本与对照组在同一水平;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肺组织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 在6h、12h和24h时点上,脓毒症组大鼠肺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高于治疗组(p<0.01)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大鼠肺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和治疗组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ICAM-1 mRNA的表达逐渐增高,24h达到高峰;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肺组织E—选择素mRNA表达的变化 在6h和12h时点上,脓毒症组大鼠肺组织E—选择素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大鼠肺组织E—选择素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24h时点各组之间E—选择素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和治疗组E—选择素mRNA的表达6h达到高峰,12h回落,24h基本与对照组在同一水平;6h、12h和24h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7、肺组织光镜下的变化 对照组肺部组织结构正常。脓毒症组肺泡壁增厚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肺间质水肿,肺泡腔及小血管内红细胞聚集。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可见肺泡间隔增宽断裂,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的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治疗组与脓毒症组相比,肺水肿及细胞浸润现象有明显的改善。 8、肺组织电子显微镜下的变化 对照组肺部组织结构正常,肺VEC形态正常。脓毒症组肺VEC内出现空泡、细胞器肿胀、细胞器溶解等坏死表现,以及核染色质边集、核碎裂、核膜破裂等凋亡表现;同时可见肺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细胞间隙水肿,肺泡壁增厚及毛细血管扩张,肺间质水肿,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等表现。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上述表现逐渐加重,肺泡间隔增宽断裂,肺泡腔内大量的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治疗组与脓毒症组相比,肺VEC坏死和凋亡比例相对较少,肺水肿及细胞浸润现象相对较轻。 结论: 1.脓毒症组大鼠肺VEC的凋亡明显增加,肺VEC I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明显增加,肺水肿和细胞浸润现象明显。 2.谷氨酰胺治疗组较脓毒症组大鼠肺VEC的凋亡、肺VEC I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明显减少,肺水肿和细胞浸润现象相对较轻。 3.谷氨酰胺下调肺VEC I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可能是谷氨酰胺对脓毒症大鼠肺VEC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核桃有着非富的营养价值,也逐渐被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物,因对种植环境适宜力较强,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领域.本文分析核桃种植栽培过程中存在的常见的问题,并针对与这
目的探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SD大鼠模型视网膜及玻璃体内VEGF的表达及贝伐单抗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鼠龄为7天的SD大鼠共160只(320只眼)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20只,高氧模型
目的:运用知信行干预模式,提高护士预防"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知信行水平,降低住院患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方法:  1.采用整群抽样法,于 2016 年 12 月,
目的:探讨TGF—β作用大鼠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不同时间,α—SMA及E—Cadherin表达情况;探讨V—ATPase B亚基在TGF—β1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表达的变化。 方法
[研究背景]   载脂蛋白AII(apolipoprotein AII,apoAII)是人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lipoprotein,HDL)颗粒的一种主要的载脂蛋白,其在机体内的生理生化功能尚未完全明了。
随着我国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我国,农业种植是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目前,许多先进的种植技术的出现和引入,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
植物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生物学、林学、农学、园艺学等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教材质量对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相关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解析了国内植物学和
本研究利用第3代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携带大鼠Bcl-2基因融合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包装成高滴度的病毒,在体外感染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检测加入化疗药物磷酰胺氮芥
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携带基质金属蛋白酶2特异性组织抑制剂(tissue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观察其基质
目的: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发病机制至今未明。针对该并发症的诊断指标也欠准确,尿微量白蛋白(MAU)是目前临床诊断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