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是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成员,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给我国乃至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的大规模免疫是我国防控猪瘟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猪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来进行病原的监测也是猪瘟防控中必不可少的。目前,基于CSFV全长E2基因编码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因结果更可靠更具统计学意义,在猪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此外,我国的CSFV流行毒株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这些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如复制特性、毒力以及致病性等都有待进一步了解;加之C株疫苗使用带来的疫苗免疫和野毒感染难以区分的问题尚未解决,亟需对C株及流行毒株进行抗原性差异分析,而上述这些研究的基础则是获得适应体外细胞的病毒株。为探究近十几年我国猪瘟的流行规律、毒株的地域分布特点及遗传进化特征,本研究对2014-2017年采自全国2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254份疑似猪瘟临床样本进行RT-PCR检测,对检测为CSFV阳性的样本以及实验室于1990-1999年采集保存的CSFV阳性样本进行全长E2基因的扩增和序列测定,并结合国内外的参考毒株,探讨我国CSFV流行毒株的系统进化关系、地域分布特征及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显示254份疑似猪瘟临床样品中98份为CSFV阳性,阳性率为38.6%,对193份CSFV阳性样品(包括1990-1999年采集的95份CSFV阳性样品)进行全长E2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序,获得了 120个分离株的全长E2基因序列,这些毒株之间的E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5.7%~100%和89.5%~100%,而这些流行毒株与C株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1%~84.9%和86.9%~90.9%。基于全长E2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本研究获得的1990-1999年分离株分别属于2.1亚型中的2.1a、2.1b、2.1c、2.1h亚亚型以及2.2和2.3亚型,2014-2017年的分离株属于2.1b、2.1c、2.1h及2.1j亚亚型,其中2.1b亚亚型占据主导地位。上述研究结果将为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策略和猪瘟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获得体外培养的高滴度细胞适应毒株,实验采用带毒传代和接毒传代相结合的方法,利用PK-15细胞对CSFV阳性的组织样品进行病毒分离。结果,从95份CSFV阳性组织样品中成功分离到76株CSFV流行毒株,并通过在细胞上的连续传代获得了高滴度的细胞适应毒,其中50株病毒株滴度在106.5 TCID50/mL以上,最高达108.3TCID50/mL。因此,初步建立了实验室CSFV流行毒株病毒库,为进一步分析不同基因亚型及亚亚型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另外,为探索导致我国CSFV流行毒株发生基因亚型转变的原因,从CSFV IRES翻译驱动活性及逃逸抗C株血清抗体中和的能力两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基因亚型不同毒株及不同基因亚型毒株之间IRES驱动活性的高低没有明显规律,交叉中和试验显示抗C株的免疫猪血清对基因2.1亚型毒株的中和效价低于2.2和2.3亚型毒株。这些结果将为深入分析疫苗免疫环境下CSFV流行毒株的遗传进化机制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