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以电影《赤壁(上)》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4665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影制作技术大量繁衍,电影逐渐成为文化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亦是文化的产物。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每年有大量的外国影片涌入中国市场。在外国电影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电影借鉴其优秀的经验也一步步发展起来,在世界电影市场崭露头角。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新兴和特殊的翻泽形式,在电影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深层次的探讨电影字幕及其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视作品是特殊的文学形态,影视翻译的美学追求一方面遵循一般文学翻译的准则,另一方面又实现着本身具有的特殊品格。”麻争旗(2005)教授的影视翻译理论从一般翻译到文学翻译,然后突出影视剧脚本翻译的美学准则。并从五个方面说明影视剧脚本的基本翻译方法,即“口语会话原则”,影视剧中人物对白的翻译要贴近生活,易于上口,便于听懂;“声画对位原则”,影视译制有点像演双簧,用剧中人物的口型装配演员的声音,使所言所语如出其口;“雅俗共赏原则”,这实际是一个为观众服务、对观众负责的原则;“人物性格化原则”,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是保证译制再创作实现生动传神的关键;“情感化原则”,就是说翻译要努力“进入角色”,设身处地,从人物内心深处把握领会其言语的确切含义,从而使译文言而由衷,有感而发,具有真情实感。  本文选取香港著名导演吴宇森《赤壁上》的英文字幕为研究案例。该影片以三国时期历史故事为题材,传递了中国的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怎样使该片能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优秀的字幕翻泽无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让外国观众能够深刻理解到影片欲传递的信息,字幕翻译者必须把握影视翻译审美的基本翻译方法。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中国电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有了优秀的字幕翻泽做支撑,今后越来越多的电影将会打入国际市场。到那时,外国观众将能专注于观赏电影而不是理解字幕,这无疑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其他文献
作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影响面最广的书籍,《圣经》不仅仅是一本宗教圣卷,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圣经》由《旧约》与《新约》两部分组成,其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女性共150余人,《旧
笔者认为应该加以充分的认识。教育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关注对象应是学习者。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特别是要关注学习者的性格、兴趣、动机、态度、认知
后现代主义一度在理论界掀起热潮,很多研究者被牵涉其中,无论是抑是扬,或褒或贬,都对这一理论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并推动了它的发展。这一术语被用于各个艺术或学术领域,并一
长期以来,翻译界对戏剧翻译所作的研究为数不多,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戏剧的两大属性——可表演性和文化附载性的并存,导致了戏剧翻译中的一对矛盾:适应舞台演出的改变与文化特征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美国作家,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也因此他被推上了世界文坛的顶峰。该小说记叙了一位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