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与戏剧翻译——浅析英若诚英译《茶馆》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翻译界对戏剧翻译所作的研究为数不多,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戏剧的两大属性——可表演性和文化附载性的并存,导致了戏剧翻译中的一对矛盾:适应舞台演出的改变与文化特征的忠实传递。研究并解决这一矛盾成为当务之急。而理论界对这一议题的关注和研究却严重不足。为了弥补这一欠缺,本文拟从功能角度出发考察这一矛盾,以目的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详尽分析英若诚所译的话剧《茶馆》,认为以“目的”为中心的方法对研究和解决戏剧翻译中的矛盾行之有效。  戏剧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以舞台演出为目的,同时蕴涵着文化特质。因而戏剧翻译也应将这两方面考虑在内:既要保证译语文化环境中的可表演性,也要传递源语文化的典型特征。于是,为适应舞台演出而作的改变与文化信息的传递就成为戏剧翻译中的一对典型矛盾。作者认为,只有对翻译目的进行准确界定,译者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矛盾,并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剧本翻译。为了验证目的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本文运用该理论对英若诚的话剧《茶馆》进行了条分缕析的分析,以期从其成功的翻译实践中找到有益启示。  本文由五个章节构成。第一章对戏剧翻译进行概述,界定戏剧的概念,总结戏剧语言的特征,指出戏剧翻译中的矛盾,并回顾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第二章介绍目的论的理论框架及主要概念,并阐明了该理论对戏剧翻译的意义。第三章介绍话剧《茶馆》的作者、译文及译者的相关信息。第四章在目的论的框架内,运用五个具体的“翻译要求”对《茶馆》译文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第五章总结了目的论在戏剧翻译中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梦工厂》节目播出:周末晚间920黄金档时长约80分钟12期/季节目定位:大型技能比拼综艺秀节目介绍:中国首档由观众决定一切的极致技艺比拼秀,每期将有数位来自全国各地“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并在1976凭借对当代人类的理解与精妙分析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雨王汉德森》和《赫索格
作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影响面最广的书籍,《圣经》不仅仅是一本宗教圣卷,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圣经》由《旧约》与《新约》两部分组成,其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女性共150余人,《旧
笔者认为应该加以充分的认识。教育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关注对象应是学习者。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特别是要关注学习者的性格、兴趣、动机、态度、认知
后现代主义一度在理论界掀起热潮,很多研究者被牵涉其中,无论是抑是扬,或褒或贬,都对这一理论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并推动了它的发展。这一术语被用于各个艺术或学术领域,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