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药物治疗方式现况调查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gc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探讨苏州地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等三种常见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合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及提供更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采用患者药物使用调查表,对苏州市3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812例住院和门诊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调查,收集一般资料,包括人口统计信息、个人与家庭收入状况、阳性家族史、医疗付费方式(医疗保险和自费)、居住方式、工作状态、受教育程度、目前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精神药物治疗使用情况等数据。  结果:共812例患者接受调查,门诊253例(31.2%),住院559例(68.8%)。被调查患者年龄13?87岁,平均(45.96±15.06)岁;总病程2?749月,平均(180.05±146.15)月。  1.精神分裂症:⑴在5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门诊119例(21.9%),住院为424例(78.1%);住院患者较门诊患者的年龄高(P<0.01),病程时间长(P<0.01),过去1年中发作次数多(^<0.01);住院与门诊患者在付费方式、受教育程度、居住方式、目前工作状态、疾病严重程度方面有明显差异(^<0.01),在患者月收入、家庭月收入、家族遗传史、饮酒习惯、吸烟习惯方面两者无差异(P>0.05)。⑵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使用居前六位的分别是氯氮平(25.6%)、利培酮(17.6%)、奥氮平(13.9%)、喹硫平(11.4%)、阿立哌唑(8.9%)、氯丙嗪(6.7%);门诊和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⑶门诊患者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的使用剂量明显低于住院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P<0.05);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奋乃静、帕利哌酮、舒必利、齐拉西酮、氟哌啶醇的使用剂量与住院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⑷联合用药:有291例(54.1%)患者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单一组),其中246例(84.5%)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s);247例(45.9%)联用了第二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联合组),其中242例(98.0%)使用 SGAs。?合并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合并使用的药物是苯二氮卓类药物(16.0%)、抗胆碱能药(12.5%)、心境稳定剂(12.3%)、降血糖药(10.4%)、升高血白细胞药物(9.9%)、降血压药(8.6%)、通便药(7.4%)、抗抑郁药(7.2%)、P-受体阻断剂(5.0%)、保肝药(3.9%)、降血脂药(2.4%)。  2.双相障碍:⑴在141例双相障碍患者中门诊58例(41.1%),住院83例(58.9%);住院患者较门诊患者的月收入水平低(P<0.05),病程时间长(P<0.05),过去1年中发作次数多(P<0.05);住院与门诊患者在目前工作状态、疾病严重程度方面有明显差异(”<0.01),在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家族遗传史、饮酒习惯、吸烟习惯、受教育程度、付费方式(医疗保险或自费)、居住方式等方面两者无差异(P>0.05)。⑵111例(78.7%)患者接受心境稳定剂治疗,使用居前三位的依次是丙戊酸钠(45.8%)、碳酸锂(33.3%)、拉莫三嗪(15.83%);门诊患者心境稳定剂的使用频率与住院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有29例(20.6%)单一使用S G A s治疗。⑶门诊患者丙戊酸钠、拉莫三嗪的使用剂量明显低于住院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患者碳酸锂的使用剂量与住院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⑷联合用药:有9例(6.4%)联合了第二种心境稳定剂;131例(92.9%)联合了抗精神病药,其中SGAs127例;另有41例(29.1%)联用了抗抑郁药物。(5)合并用药:双相障碍最常合并使用的药物是苯二氮卓类药物(25.6%)、抗胆碱能药(7.8%)、降血压药(7.8%)、降血糖药(3.5%)、升高血白细胞药物(2.8%)、通便药(2.1%)、降血脂药(2.1%)、P-受体阻断剂(1.4%)、保肝药(1.4%)。  3.抑郁障碍:⑴在128例抑郁障碍患者中门诊76例(59.4%),住院52例(40.6%);住院患者较门诊患者过去1年中发作次数多(P<0.05);住院与门诊患者在付费方式(医疗保险或自费)、目前工作状态、疾病严重程度方面有明显差异(P<0.01),在性别、年龄、病程、患者月收入、家庭月收入、家族遗传史、饮酒习惯、吸烟习惯、受教育程度、居住方式等方面两者无差异(P>0.05)。⑵全部患者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其中84(58.3%)例次使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43例次(29.9%)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13例次(9.0%)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使用居前六位的分别是艾司西肽普兰(18.1%)、文拉法辛(15.3%)、度洛西汀(14.6%)、帕罗西汀(13.2%)、舍曲林(13.2%)、米氮平(9.0%)。⑶门诊患者舍曲林的使用剂量明显低于住院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度洛西汀、氟伏沙明、氟西汀、米氮平、帕罗西汀、文拉法辛的使用剂量与住院患者无明显差异CP>0.05)。⑷联合用药:有18例(14.1%)联用了第二种抗抑郁药;75例(58.6%)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其中SGAs70例;另有6例(4.6%)联用了心境稳定剂。(5)合并用药:抑郁障碍最常合并使用的药物是苯二氮卓类药物(41.6%)、降血糖药(3.9%)、通便药(2.3%)、P-受体阻断剂(0.8%)、抗胆碱能药(0.8%)、升高血白细胞药物(0.8%)、保肝药(0.8%)。  结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苏州市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线用药,同样也是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患者联合用药的首选;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是苏州市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主要方式;心境稳定剂是双相障碍药物治疗的基础,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已是我市双相障碍药物治疗的主流;新型抗抑郁药物是本地区抑郁障碍药物治疗的一线选择,同时合并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是最常用的增效策略;苯二氮卓类药物在本地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抑郁障碍患者中使用比例较高,并以抑郁障碍最为多见。苏州地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处方方式遵循了我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的原则,但仍需加强学习,进一步规范合并药物治疗的方式。
其他文献
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其教学内容的艰深和纯理工特性,一直是课程思政教学的难点.本文以航空航天类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可测性设计与故障诊断”课程为例,进行了
本文围绕“课程思政”在“市场调研”课程中的改革实践,探讨了专业课“课程思政”规划设计的具体原则,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教改的具体实施路径:内容选取遵
第一部分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在难治性癫痫术前定位致痫灶及手术决策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在难治性癫痫术前定位致痫灶及手术决策中的应用价
目的:  进一步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性建议。  材料与方法:  选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所有科室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23例下肢深
根据我校“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现状,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迫切需要,通过“快课技术”,以PPT为基本工具,将语音转换、动漫人物、手绘动
新时代下,随着社会多元化和生活网络化的发展,民众的家国意识有淡薄化的趋势.具体到职业学校,学生认为家国情怀所提倡的社会责任担当、国家认同、民族自豪感,与日常生活联系
目的:  1.了解高职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老化知识的掌握及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现状。  2.通过给予干预措施引导高职护生正确认识老年人,改善高职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致病因素的增多,髋关节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且临床上因髋关节疾病就医的患者中,约有15~20%的患者存在双侧病变。髋关节作为连接人体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