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前方入路应用于同期双髋置换中的早期疗效研究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ss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致病因素的增多,髋关节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且临床上因髋关节疾病就医的患者中,约有15~20%的患者存在双侧病变。髋关节作为连接人体躯干与下肢的重要枢纽关节,在完成站立和承受躯体巨大负荷的同时,还在人体一系列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最大程度地重建和恢复髋关节功能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前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己成为目前公认的非感染性髋关节终末期病变最有疗效和价值的治疗手段,并日趋成熟。但对于双侧髋关节严重病变的患者,选择同期置换还是分期置换?选择何种手术方式置换?尚存在较大争议。  过去,受限于相对落后的医疗条件与技术手段,为降低围手术期风险,多数学者主张分期置换,对其疗效与安全性缺乏信心。近年来,随着微创以及加快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工关节研究的日新月异和手术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期双髋置换得到了越来越多骨科医师的青睐,而寻求一种安全、高效、微创的手术方式成为了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们尝试将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应用于同期双髋置换,并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旨在探讨DAA在同期双髋置换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师更为广泛地开展同期双髋置换带来足够的信心。  本文拟通过对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资料进行系统评价来论证同期双髋置换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通过对比分析我院采用DAA和后外侧入路行同期双髋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来探究DAA在同期双髋置换中的应用价值。此论文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同期与分期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同期与分期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参照Cochrane协作网建议的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和万方等数据库,手动检索相关骨科杂志,全面收集关于同期与分期双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的研究。根据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标题、摘要或全文筛选后,再采用Jadad或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分系统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挑选出高质量和高度相关性文献。提取其文献基本信息、研究对象、干预措施、结局指标、基线资料等信息,采用Review Manager5.3统计软件对文献中关于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双下肢长度差异、患者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等指标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不稳定的Meta分析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根据漏斗图对称情况评估文献的发表偏倚。  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3篇,前瞻性队列研究2篇,回顾性队列研究9篇。统计各效应指标结果显示,同期组手术时间[WMD=-15.27,95%CI(-25.13,-5.41),P=0.002]、总出血量[WMD=-63.54,95%CI(-124.85,-2.24),P=0.04]、住院时间[WMD=-6.13,95%CI(-8.21,-4.04),P<0.00001]均低于分期组,但总输血量大于分期组[WMD=0.35,95%CI(0.03,0.68),P=0.0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期组与分期组患者满意率[RR=1.19,95%CI(0.87,1.64),P=0.28]、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WMD=0.54,95%CI(-1.85,2.93),P=0.66]、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WMD=0.00,95%CI(-0.06,0.06),P=0.97]、系统并发症发生率[RR=1.11,95%CI(0.49,2.51),P=0.81]、局部并发症发生率[RR=1.12,95%CI(0.86,1.46),P=0.41]以及翻修率[RR=1.60,95%CI(0.34,7.56),P=0.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双下肢长度差异、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翻修率、局部及系统并发症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较稳定。根据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生成的漏斗图中,各数据点分布基本对称,说明本研究发表偏倚存在可能性小。  结论:依据现有证据,从临床疗效分析:同期双髋置换相比于分期双髋置换,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总出血量更少,但输血量较多,患者满意率、双下肢长度差异、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两者相当;从安全性分析:两者翻修率、系统及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因此,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结合微创手术技术及应用ERAS理念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总体上讲,同期置换是安全可行的,甚至优于分期置换。  第二部分:直接前方入路应用于同期双髋置换中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应用于同期双髋置换的临床疗效,探讨DAA在同期双髋置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6年6月采用DAA或后外侧入路行同期双髋置换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DAA同期双髋置换37例(A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同期双髋置换32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病因、病程、术前Harri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手术前后Harris评分、VAS评分,采用简易Likert量表法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并行影像学评价。  结果: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A组15~49个月,平均28.3个月;B组12~53个月,平均29.6个月。A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9.5%)明显低于B组(21.9%)(x2=4.100P=0.043)。除A组1髋髋臼前倾角大于正常值外,两组其余患者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均在正常范围内。A、B组各1髋假体不稳定固定,其余股骨假体股骨距无明显骨质吸收,固定稳定。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组内各时间点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及术后3d VAS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简易Likert量表法评价患者满意度,A组综合满意率89.3%(33/37),B组为68.8%(22/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P=0.035)。  结论:DAA应用于同期双髋置换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加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满意率,但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把握适应证,预防早期并发症,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盛赞一种来自地下的生物精灵,他说这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动物.得到达尔文如此赞誉的正是蚯蚓.rn当你踏青在雨后的草地,这些小小的生灵默默地爬在草地上,似乎
期刊
目的: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特异性存在于神经元细胞参与细胞糖代谢的可溶性蛋白酶,有研究表明NSE可用于观察脑卒中、脑外伤、癫痫、Creutzf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也是阅读教学中问题最多的一个领域.确定一篇散文的教学内容,应该有合宜的路径.余映潮、王君、黄厚江三位名师都教授过散文名篇《背影》,从
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其教学内容的艰深和纯理工特性,一直是课程思政教学的难点.本文以航空航天类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可测性设计与故障诊断”课程为例,进行了
本文围绕“课程思政”在“市场调研”课程中的改革实践,探讨了专业课“课程思政”规划设计的具体原则,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教改的具体实施路径:内容选取遵
第一部分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在难治性癫痫术前定位致痫灶及手术决策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在难治性癫痫术前定位致痫灶及手术决策中的应用价
目的:  进一步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性建议。  材料与方法:  选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所有科室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23例下肢深
根据我校“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现状,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迫切需要,通过“快课技术”,以PPT为基本工具,将语音转换、动漫人物、手绘动
新时代下,随着社会多元化和生活网络化的发展,民众的家国意识有淡薄化的趋势.具体到职业学校,学生认为家国情怀所提倡的社会责任担当、国家认同、民族自豪感,与日常生活联系
目的:  1.了解高职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老化知识的掌握及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现状。  2.通过给予干预措施引导高职护生正确认识老年人,改善高职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