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C低温余热发电装置动态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舰船研究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aosan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工业余热资源丰富,为贯彻执行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工业余热的回收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低品位能量回收技术,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简称ORC)发电系统具有利用可利用余热温度跨度广、系统蒸发压力低、设备简单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的低温余热回收技术。本文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100°C工业烟气余热的ORC低温余热发电装置建立了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循环参数进行寻优,为系统筛选最优工质。建立了ORC低温余热发电装置的动态模型并进行仿真,对系统动态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工作与相关结论如下:(1)ORC发电装置热力循环参数寻优及工质选择。在给定的余热和冷源条件下,以系统净发电效率、单位功率净现值和每小时热排放量为评价指标,建立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蒸发器出口工质过热度、冷凝器出口工质过冷度为决策变量,结合模拟退火算法对循环参数进行优化计算。优化结果表明:针对同一种有机工质,无法同时达到热力学、热经济学与环境性能均最优。综合考虑系统优化结果与工质物性,选取R134a为本机组循环工质。在选定最优工质后,分析了换热器夹点温差对系统评价指标的影响。(2)建立ORC发电装置动态数学模型。在对设备结构进行合理简化与选型后,采用分布参数法对蒸发器、冷凝器进行动态建模。将换热器沿流体流动方向等分为N个换热微元,每个换热微元内采用集总参数法,并对每个换热微元内的质量守恒方程与能量守恒方程的微分项进行向后差分,求解换热微元的热力参数;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建立工质泵的稳态模型;采用透平单级变工况公式建立透平稳态模型;将各个部件的模型输入、输出边界按照工质流动方向依次连接,明确循环外界输入,确定动态模型的求解流程。(3)系统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使用Matlab对热力系统进行变工况仿真,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对比分析冷、热源输入产生阶跃变化时,换热器内流体进出口温差、热负荷、冷负荷、过热度、过冷度、输出功率与系统效率等性能参数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升高热源温度或降低冷源温度会令系统热负荷、冷负荷、过热度升高;热源温度的改变不会对系统过冷度产生明显影响;升高热源温度或降低冷源温度会令系统输出功率与系统效率升高,降低冷源温度对系统效率影响最明显;热源流量、冷源流量分别阶跃变化20%时,热源流量、冷源流量的改变对工质的循环参数影响很小。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ORC低温余热发电装置的系统优化设计与制定系统运行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中设置转换层的必要性,探讨了转换层的常用结构形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进行了论述,提出研究高层建筑
本文从认知视角讨论英语带to介词into和onto与不带to介词in和on的区别。笔者认为由于to具有方向性,所以带to介词into和onto也因此具有方向义。反之,不带to介词in和on则不具有
《浮躁》是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葛浩文成功地英译了《浮躁》,使得贾平凹的作品开始走向世界。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角度看,葛浩文英译本《浮躁》的成功,就在
本文就影响房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居民可支配收入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增长趋势与住房价格之间的关系,同时,以南京市为例,建立回归模型,对南京市商品住宅市场进行实证研究。
邱学华先生所创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学理论,在国内外基础教育界具有很深的影响,而在高校开展"尝试教学理论"的系统研究尚无先例,基于此,课题组结合高师数学专业的有关教育
风微透着凉意,走了长长的路之后,也没打算到这里来的,却发现了它,满心的惊喜,便走了进来。不是很大的一个园子,也并不闻名,我来这里游玩了半日,却深深地喜欢上了它——五龙潭公园。这
期刊
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是省会唯一一所为“三孤”(孤老、孤儿、孤残)人员和托管老人及家庭聋哑儿童、精神病人提供生活护理、医疗康复、特殊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
汉语多项状语语序这个语法项目是不同国别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点,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它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语法点,不易处理且常被忽略。近年来学习汉语的印
桔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Hendel),属双翅目Diptera,果实蝇科Tetriphitidae,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桔小实蝇分布的重要气候因子.根据桔小实蝇对温
“虚则补之”是中医的一个治疗原则,通常称为补法,而健脾益气又是补法中的一个具体治法,其主要代表方剂为四君子汤。一、四君子汤的源流四君子汤最早见于《宋·太平惠民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