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词是一个句子的核心,不仅在日常交际中,而且在韩国语教育、词典编纂及机器辅助翻译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研究韩国语动词‘(?)’的用法时,我们不仅要研究‘(?)’的基本词典意义及用法,更重要的是研究‘(?)’在日常生活中的语用义。尤其是在“大数据”及“互联网+”的今天,韩国语教师如何利用韩中口语平行语料库展开韩国语教学、词典编纂者如何根据动词的语用频率高低编写符合日常口语的韩中对译词典、计算语言学实践者如何借助服务于韩中机器辅助翻译的教程编写翻译程序,以上三个问题,是我们当下所面对且不可回避的语言学话题。为此,笔者提出了关于‘(?)’的四个研究课题,旨在为韩国语教育、词典编纂及机器辅助翻译等领域提供语言学保障。鉴于此,笔者以口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且具有多义性的动词‘(?)’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于对比语言学、语义学、语料库语言学及机器翻译等领域的知识,通过分析‘卢星华韩国语教育用语料库7——韩中口语对译语料库’ (包含360,560个韩中对译文本)中含有动词‘(?)’的6119个对译文本,揭示了‘(?)’在作本动词时,其在句法层面上的翻译规则及翻译制约条件,本论文的构成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笔者阐明了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通过对先行研究的考察,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课题,明确了研究材料、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解释了前两个课题,即:韩国语动词‘(?)’在作本动词时,其词典意义都有哪些?这些词典意义在日常口语中的使用状况如何?首先,通过考察<#12>、 <#12>、<#122>、<#12(?)>中对‘(?)’的词义注释及例句,笔者将‘(?)’作本动词时的字典意义归纳为21项;然后,利用以上21项词典意义,通过逐一标注和分析6119个对译文本中‘(?)’的使用状况,笔者得出‘(?) ’、‘(?)’和‘(?)’三种词典意义的使用频率最高,且主要集中于对惯用句型‘(?)’和‘(?)’的使用。第三章主要解释了第三个研究课题,即:韩国语动词‘(?)’在作本动词时,在日常口语中存在怎样的句法制约条件?首先,通过分析‘(?)’前一语节在各个语义下的集合及其或词性构造,笔者归纳出‘(?)’各个语义的一般性句法制约条件;然后,通过两种方式,即: “前N语节法观察法”和“后N语节观察法”,笔者归纳出对‘(?)’各个语义下特殊性句法制约的辨别方式。第四章主要解释了最后一个研究课题,即:韩国语动词‘(?)’在作本动词时,如何将日常口语中‘(?)’准确的翻译成现代汉语?基于前三个研究课题的准备,笔者归纳出的‘(?)’在句法层面上的翻译规则及翻译制约条件,旨在为韩国语教育、词典编纂及机器辅助翻译提供语言学保障。第五章为结论部分。笔者不仅明确了该研究“三新”——“语料新”、“方法新”、“结论新”——的同时,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韩国语动词‘(?)’在作补助动词时,具有怎样的句法制约条件及汉语对应形式——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希望今后能够与韩国语教育及计算语言学的实践者们一起分享、探讨研究成果,共同促进韩国语教育、词典编纂及韩中口语机器辅助翻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