颏下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及解剖学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uquanw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支皮瓣是近年来组织缺损修复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对传统肌皮瓣的改良,保留了供区的肌肉、筋膜和神经,极大地减少了供区并发症的发生,成为近年来临床上组织缺损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对于整形外科来说,对面部缺损修复的整形可谓是整个学科的重中之重。面部的整形对颜色,形态的要求比身体其他任何部位都要高,因此当需要皮瓣来修复面部缺损组织时,选择色泽优良、薄厚适中、血运可靠且质地合适的皮瓣就尤为重要。研究目的:通过血管灌注,显微解剖的方法,进一步明确颏下动脉走行,其与面动脉的关系,颏下动脉穿支点在二腹肌前腹的分布情况。为颏下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临床研究方面,总结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的方法,评价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面部组织缺损手术中的临床意义,并评价颏下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采用以医用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标本4具8侧,并用游标卡尺、直尺等观测了颏下血管的走行、起始、分支及与周围神经血管的相互关系。对颏下动脉的起源、行程、分支和静脉回流进行观测和必要的拍照。测量的指标主要有:颏下动脉起始处的外径;颏下动脉起点距下颌角的距离;颏下动脉起点距颏部中点的距离;颏下动脉穿支动脉起始处的外径,起点距颏下动脉起点距离;距下颌角的距离;距颏部中点的距离。研究结果:颏下动脉主要穿支的基本测量(平均值±标准差)研究结论: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位于颏下区,位置比较隐蔽,皮瓣色泽与面部接近,活动度较大。临床上可根据需要形成游离皮瓣、逆行皮瓣、筋膜瓣和骨皮瓣,局部转移或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来修复颜面等处组织缺损。颏下动脉在二腹肌前腹有固定的穿支点,出现率为87.5%。每侧有穿支血管1到3个,7侧共观察到穿支血管16个,其中穿支点位于二腹肌内侧的有11个,占穿支血管总数的68.75%,穿支点位于二腹肌外侧的有5个,占穿支血管总数的32.25%。外侧穿支的起始处直径为0.64±0.15(mm),距颏下动脉起始处距离为2.80±0.44(cm),距下颌角距离为4.54±0.72(cm),距颏中点距离4.76±0.59(cm)。内侧穿支的起始处直径为0.75±0.18(mm),距颏下动脉起始处距离为4.10±0.46(am),距下颌角距离为6.22±0.90(cm),距颏中点距离2.70±0.85(cm)。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与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
以樱桃核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OH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酶解法制备樱桃核抗氧化多肽工艺。结果表明,5%的樱桃核蛋白液在超声波功率170 W,
电影的空间意识是电影思维的一个基本内容,是电影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试图以行定勋导演的电影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借鉴已有的电影史和电影理论中的研究成果,结合电影美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进入我国教育界的视野已5年有余。许多高校的微课建设欣欣向荣,普通农学院校的化学课堂也受到了微课的影响,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正经受着巨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第三代犹太作家代表,他以严肃的文学态度、独特的写作方式和丰富的创作视角与辛格、马拉默德、索尔·贝娄等犹太作家齐名。其29部长篇小说塑造了众多美国犹
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德育育人一直是我国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培养标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手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影响。方法:1、制作匹罗卡品癫痫动物模型。将致痫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牛磺酸治疗组及治疗对照组,每组10只。2、牛磺
氢氧化镍是镍系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镍氢电池因其高安全性、高比能量且绿色环保和成本低而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微电子器件和航天工业领域更是独具优势。氢氧化
随着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和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应力和瓦斯含量增大,煤层透气性降低,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等瓦斯事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其中矿井井筒揭煤由于工作场地的局限性,
传统市场中的商业诋毁行为蔓延到网络市场领域,形成了网络商业诋毁行为。然而由于网络虚拟性、开放性、匿名性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等方面的优势,使得信息传播很难控制,过激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