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南地区早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与动力学背景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克拉通自中生代起,经历了一系列构造事件的叠加影响,包括:古亚洲洋的闭合、扬子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俯冲碰撞以及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吉南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强烈的早中生代岩浆活动和地壳构造变形为研究早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提供了有力证据。本文以吉南地区早中生代岩浆岩和浑江复式向斜与逆冲推覆构造为研究对象,依靠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等手段,通过对沉积地层、岩浆活动及构造变形的综合分析,探讨区域早中生代地壳构造变形期次、演化过程及动力学机制。综合研究区内早中生代岩浆作用、沉积作用与构造变形耦合关系,限制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起始时间,解决了吉南地区早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机制与过程这一关键科学理论问题。本文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构建了吉南地区早中生代岩浆事件的年代学格架依据本文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并结合前人所做的年代学研究成果,吉南地区早中生代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晚三叠世(227~217 Ma)、早-中侏罗世(181~163 Ma)。2.确定了吉南地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岩浆源区性质及构造背景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以长白组火山岩、碱长花岗岩、似斑状石英二长岩、黑云母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二长闪长岩为代表,主要表现为高钾钙碱性、偏铝质-弱过铝质Ⅰ型花岗岩。其中,长白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和碱长花岗岩具有高分异的特征。主、微量元素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长白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的岩浆来源于新生下地壳;碱长花岗岩的岩浆来源于古老下地壳;二长花岗岩来源于新生地壳,并且受到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二长闪长岩来源于俯冲作用导致的富集岩石圈地幔;似斑状石英二长岩和黑云母二长岩属于埃达克质岩石,其中似斑状石英二长岩的岩浆来源于加厚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黑云母二长岩岩浆来源于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吉南地区晚三叠世经历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与扬子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俯冲碰撞后板片断离和拆沉作用有关,结合辽东半岛发育的A型花岗岩、碱性岩以及镁铁质岩石,表明吉南地区晚三叠世(印支晚期)处于强烈伸展构造背景。3.确定了吉南地区早-中侏罗世岩浆活动的岩浆源区性质及构造背景早-中侏罗世岩浆活动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榴石白云母花岗岩为代表,二者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Ⅰ型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显示埃达克质岩石特征,主、微量元素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其岩浆来源于加厚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富集LILE和LREE,亏损HREE和HFSE,表现出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石榴石白云母花岗岩表现出明显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主、微量元素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其岩浆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后期遭受热液流体的强烈作用。结合近NE向分布在吉黑东部、华北克拉通东北部以及朝鲜半岛的早-中侏罗世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岩石组合,表明吉南地区早-中侏罗世处于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之下。4.识别了浑江复式向斜与逆冲推覆构造的构造变形特征、构造变形期次、演化过程以及动力学机制浑江复式向斜整体表现为北东向展布的倒转褶皱,根据参与到浑江复式向斜变形的最年轻地层的时代以及晚三叠世龙头岩体对浑江复式向斜的构造改造关系,判断其形成时代为早-中三叠世(印支早期)。逆冲推覆构造表现为由南东向北西逆冲的叠瓦式逆冲断层,最短推覆距离约8 km,通过上三叠统小河口组磨拉石建造与逆冲推覆的构造接触关系,以及白垩系地层角度不整合在逆冲推覆构造之上,将其形成时代分为两期,第一期与浑江复式向斜同期,为早-中三叠世(印支早期),第二期为侏罗纪,并且很有可能形成于中侏罗世。吉南地区早中生代两期地壳构造变形分别是扬子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俯冲碰撞作用和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的响应。5.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起始时间以及吉南地区早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型华北克拉通东部以及东北部晚三叠世整体处于碰撞/造山后的强烈伸展背景,华北克拉通破坏(岩石圈减薄)起始于晚三叠世。吉南地区早-中三叠世(印支早期)处于扬子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俯冲碰撞作用所导致的近南北向挤压环境,晚三叠世(印支晚期)处于俯冲碰撞后板片断离和拆沉作用所导致的强烈伸展构造环境,早-中侏罗世完成扬子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俯冲碰撞作用向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并且整个侏罗纪处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挤压环境。
其他文献
纤维蛋白原在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它可转化成纤维蛋白,支持凝血酶的生成和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促进伤口愈合。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循环浓度为200~400mg/dL。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在转录水平受到控制。循环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随年龄增长、肥胖、吸烟和炎症状态而升高。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各种病因导致颅内微静脉、毛细血管、小动脉发生病理性改
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是概率论与图论结合的一种图模型,具有强大的知识表示与推理能力,为解决预测、分类及推理等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BN广泛应用于可靠性与风险分析、医学诊断、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基于BN理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一个关键的任务是依据研究目标的特征建立能够刻画不同属性之间关系的BN拓扑结构,因此BN结构学习逐渐成为BN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首先针对
研究背景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RT)是癌症的主要治疗选择,但由于正常组织存在毒性限制,因此,在给定的辐射剂量下,治疗期间经常要使用放射增敏剂来增强RT,以改善对肿瘤的控制。目前,已经有多个涉及重金属或高Z材料作为放射增敏剂的研究,例如金纳米颗粒等。但是,这些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球形金纳米颗粒上。另外,除金纳米颗粒外尚有多种其他高Z材料作为放射增敏剂的相关研究。以碱土金属钨酸盐
胃癌是最常见的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全球排第三。胃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胃癌患者体内肿瘤存在扩散和转移。环形RNA是一类共价闭合环状的单链内源性RNA分子,其在人类多种癌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环形RNA在胃癌中的功能研究还比较少。通过对5对人的胃癌和相应癌旁临床样本的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环形RNA的注释分析,我们鉴定出245种在胃癌中差异表达的环形RNA,其中152种显著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和无线网络的广泛普及,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室内定位作为位置服务的基础技术,是解决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无法有效为用户提供精准室内位置服务问题的关键。在诸多室内定位技术中,基于WLAN射频指纹定位技术以其成本、复杂度以及普适性等方面的优势,被认为是当前最具推广潜力的室内定位技术之一。然而,传统基于WLAN射频指纹定位系统长期部署在室内环境时,仍面临着指纹表征模糊、指
本文主要研究城市动态交通分配、环境污染与土地利用等综合问题。分别建立了这些问题的连续型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相关的理论分析。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里,我们考虑单个商业中心城市居民在一整天往返居住地和商业中心的通勤活动,建立了反应型动态连续用户最优模型。基于该交通模型,考虑城市车辆尾气的排放及扩散。建立了车辆尾气的排放模型及动态连续扩散模型,从而可以得到城市中一整天尾气污染物浓度的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2092)资助。缩节胺(Mepiquat,Mep)也被称作健壮素、助壮素等,是N,N-二甲基哌啶氯化物的商品名称,属于我国常用的季铵化合物类植物生长调节剂。2014年,研究首次指出在烘烤咖啡以及速溶咖啡中检测出大量Mep,其最高含量可达1.4 mg/kg,Mep被认为是在食品热加工过程中由其天然成分形成的过程诱导化合物,而某些食品焙烤过程中产生的Mep已成为影响食
研究背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是视网膜中唯一的输出神经元,对视觉形成至关重要。外界光信号经视网膜感光细胞、双极细胞到达RGC形成神经冲动,并随RGC轴突继续向后传导至大脑形成视觉。RGC死亡与其轴突损伤与多种眼科疾病密切相关,主要包括青光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与压迫性视神经病变。在成年脊椎动物中,RGC及其轴突很
大气光学湍流是小尺度的湍流,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需要对区域大气温度、风速垂直结构与动力、热力过程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目前对同纬度附近不同天文台址上方天文气象参数的跨年度大范围的统计分析未见报道。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比较北纬30°附近几个天文台址的天文气象参数统计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研究光学湍流易发生区域时空分布及季节特征,对大气湍流产生规律的认识、地基望远镜选址、台址评估和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应用
近年来,公众接受问题制约了核电可持续的发展。公众接受作为一种心理学上的态度,受到公众获取信息的显著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出现,人们日常的信息分享和获取方式发生变化,人们更多地依赖网络媒体获取信息。一些未经验证的核电信息通过网络媒体迅速在公众中传播,导致了公众态度的改变,甚至阻碍了核电项目的顺利实施。目前中国在建核电站数量居世界首位,核能是其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因此,基于中国情境研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