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变革进程中的社会关系研究——以一个鲁中乡村为个案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的乡村人际关系建立在儒家伦理基础之上,农民的人际交往呈现典型的差序格局模式。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对村民的影响渐渐从物质层面延伸到精神层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更趋于理性化。这些变化,大大影响了农村的人际关系。   J村原本是一个典型的封闭、传统的北方内陆农村,村民的人际交往遵循了传统的伦理模式。然而随着地域空间的重组和劳动力向非农转移,传统社会关系赖以存在的封闭、不流动的社会结构条件被打破,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和交往方式也出现重大调整,乡村传统的差序格局社会关系结构发生了改变。本研究以J村为个案,在一个村庄层面上探讨其社会关系变化的独特之处。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首先阐述研究缘起和研究的社会变革背景,其次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本研究的意义及创新之处,最后介绍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介绍研究村落所处的社会变革背景,侧重对村庄地域空间的重组和劳动力的非农转移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乡村社会关系变迁的主要推动力。   第三章分析J村社会关系的变化特征,以访谈资料为依据对J村人的亲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进行考察,分析不同类型社会关系的结构、功能变化,探讨差序格局的适应性问题,总结转型期J村社会关系的特点。   第四章尝试分析J村社会关系变迁的原因,结合第三章的分析进行理论总结和探讨。   第五章对本研究中涉及的问题以及乡村社会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指出传统乡村特殊主义取向社会关系的存在基础已大为削弱,普遍主义取向的社会关系日益发展。
其他文献
期刊
水稻Ⅱ优香13号审定编号:国审稻2004011选育单位:四川省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6.8d,比对照
在本研究中,“逃离”养老院主要表现为农村老年人进入养老院后因各种不适应而通过各种方式离开养老院返回家中养老的极端行为。一般来说,农村的独居老年人在家中无人照料,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进城居住的意愿与大城市接纳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从皖村的情况看,大量的90年代中期之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放弃了进入大城市居住,转而回流到
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一种身体在场的、面对面的互动,人际关系主要是以血缘、亲缘、地缘及业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交往者之间的熟悉度和亲密固定的关系是信任产生的基
文章以建筑能耗的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建筑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降低建筑能耗的具体措施。结合百度科技园项目,主要讨论内、外遮阳技术、太阳能技术、冰蓄冷空调在项目中使用
危险预知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风险辨识方法,广泛地应用于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员工作业中。班前会要对本班的作业进行预知,清理检修作业要做出预案,科学地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
政治的核心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有两个方面,即夺取国家政权和巩固发展国家政权。”①政治权力的建立和巩固就涉及到了政治的合法性问题。政治合法性是指政治权力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