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回流融入中小城市的结构性制约与主体性实践——以皖村第一代农民工为例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进城居住的意愿与大城市接纳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从皖村的情况看,大量的90年代中期之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放弃了进入大城市居住,转而回流到户籍所在的三线城市与县城居住生活。我们应该看到,第一代农民工是一群有自我意识和行动能力的主体,他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城市化的道路,由大城市回流到户籍所在的中小城市,在打工积累的基础上转向包括正式与非正式在内的多种形式就业,从而实现融入城市的目的,这一现象即为第一代农民工的回流式的融入中小城市现象。这是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化过程中的能动探索实践,因此,需要研究者分别考察其外部结构因素和内部主体因素,也需要关注两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更需要研究第一代农民工如何在适应外部社会结构和利用内部主体因素的实践中能动地融入城市。为此,基于对原籍D县Z镇皖村的已回流移居到中小城市的市民(原第一代农民工)的个案调查资料,通过运用结构化理论视角对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准入、就业或创业、公共服务获取、文化的维系等主要领域的行动来呈现第一代农民工回流移居到中小城市的过程中外部结构与主体实践的二重性。通过进一步分析,外部结构的制度安排、经济环境、舆论态度等在不同类型城市间分布的差异性为第一代农民工提供了居住地域选择的空间,第一代农民工也根据自身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城市适应能力等的基础上能动地反思与探索城市融入的可行路径。外部结构对第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但同时也为第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提供了主体实践的空间;主体行动受到外部结构的限制从而维持了外部结构的存在,与此同时外部结构也由于主体的能动性而被不断的重构。
其他文献
农民工的奋斗与梦想、痛苦与失落、悸动与思索,已经深刻影响着我们这个国家的心情和体温。 The struggles and dreams of migrant workers, pain and loss, throbbing and t
笔者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教学探索,明确机械制图教学目标,重构机械制图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情境为教学任务,实施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践。
该品种属冬春双发、中等熟期、甘蓝型双低油菜。株高适中,分枝位较低,分枝数多,角果长,千粒重高,抗病能力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当地农民已习惯在单、晚稻收获后,在水田上免
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本文运用话语建构和话语分析理论,从消费文化和民族主义的关系视角入手,来分析妇女的消费是如何被建构成民族主义消费的。
1试验目的15%三唑磷·杀虫单微乳剂是化工部农药剂型工程技术中心研制的一种农药新混剂,本试验即是考察该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毒杀活性以及不同配比的增效情况,确定其对水稻二化
社会转型背景下,个人信仰出现了多元化的特征与表现。在农村地区,作为中国本土化的民间信仰依然有着很大的存在空间,成为学者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以泰州市L村为例,土地神是当地
2004年7月23日,交通部召开了全国大型水运企业安全管理座谈会。会上,多家大型水运企业就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本刊采撷了一些企业和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新思路、
期刊
水稻Ⅱ优香13号审定编号:国审稻2004011选育单位:四川省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6.8d,比对照
在本研究中,“逃离”养老院主要表现为农村老年人进入养老院后因各种不适应而通过各种方式离开养老院返回家中养老的极端行为。一般来说,农村的独居老年人在家中无人照料,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