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世界经济和我国综合实力发展的映射。学科是承载大学四大职能的平台,是大学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在我国体育艺术发展热潮之下,创建体育艺术学学科的诉求与呼声与日俱增。于此,人们难免要问,“体育艺术”是否具备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如若具备,又该如何构建体育艺术学学科理论框架?这无疑是当前体育艺术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对我国体育艺术概念及体育艺术学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在研究范式上,运用二元视角(作为体育的艺术与作为艺术的体育)、基于反思批判的立场,初步构建了我国体育艺术学学科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艺术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体育艺术主要界定为竞技性和健身性的体育艺术运动项目及表演节目;广义的体育艺术则泛指运用各种传统或高科技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身体速度、力量、柔韧等并达到审美交流的动、静态体育与艺术活动。我国体育艺术学虽有不足之处,但已具备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所必需的学科主体和学科客体的基本条件,能够成为一门处于“前科学”阶段的新兴学科。本文所界定的体育艺术学是一门立足于文化学、艺术学和体育学的立场,从哲学和文化学等角度研究体育艺术的学科。因此,不同的界定标准就有相应的体育艺术学类别。我国体育艺术学具有广泛的艺术性,突出的实践性,鲜明的跨学科性和极强的创新性。考量了体育艺术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之后,我国体育艺术学应定位于艺术学门类之下的一级学科,并下设体育艺术学理论、体育艺术表演和健身性体育艺术三个二级学科。“类主体的情感映射”是我国体育艺术学的逻辑起点。这不仅符合体育艺术学的内在逻辑,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本学科理论的推演和展开。案例研究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确立了体育艺术学的范畴体系:“健美”是我国体育艺术学的基石范畴;表现、再现、审美、愉悦、趣味、和谐、时尚、游戏、情感、价值、优美、民族性是体育艺术学的基本范畴。该课题确立了反思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四大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初步构建了我国体育艺术学学科理论框架,以进行系统反思。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填补了我国体育艺术学学科的理论空白,而且初步构建了体育艺术学学科体系框架,为我国体育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