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大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现阶段对于中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一线教师如何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从学生角度出发针对如何在实际学习中真正将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贯穿于课堂学习各个环节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主要对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以函数单调性为例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大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现阶段对于中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一线教师如何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从学生角度出发针对如何在实际学习中真正将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贯穿于课堂学习各个环节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主要对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以函数单调性为例给出了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建议.本论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做了调查研究,希望为教师教学提供将学习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案例参考.论文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通过针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实际教学中师生对学习方法教学的了解及落实情况;其次围绕函数单调性专题选取两个班级进行学习方法渗透的差别教学实验,通过实验结论得出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最佳途径;最后根据调查和实验的结果针对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上笔记、课后复习与课下作业等具体的学习环节给出学生明确的学习方法建议.课前预习环节的学法指导应结合各类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各种课型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潜移默化地将各种预习方法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课堂听课环节的学法指导应在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听课习惯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课堂问题,围绕典型的知识类型展开;课上笔记和课后复习环节的学法指导应侧重让学生从学科的宏观角度出发,有意识地自主内化和建构知识框架;课下作业环节的学法指导应通过数学解题过程向学生渗透各种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
其他文献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拔节孕穗”期,这一阶段为学生打造直抵心灵的理想信念教育课程显得格外重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就是一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明确教师队伍建设方向、提出建设目标、
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对思想政治课传授知识和立德树人重任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提升为出发点,创新性地结合有声教学语言艺术和无声教学语言艺术,探索能够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更有实效、更有趣味的教学语言艺术。本研究以延安市宝塔
近年来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在我国大面积推行,从我省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来看,近几年对中考的改革中突出了中考的升学意义,尤其是西安市教育局在2019年发布的《2019年初中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对升学问题中明确指出职普比不低于4:6的要求,对升学的要求更为严格.中考是检验教学效果对课程标准实践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是课改的依据.只有考试与课程标准做到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发挥标准的导向作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但是人们习惯认为的“阅读”是语文、英语等语言性学科的行为,而数学就是计算和阅读关系不紧密.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和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数学的价值取向就是数学阅读的归宿,有用的数学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亦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阅读的理性回归已经变成数学教学亟须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数学阅读的背景和研究数学阅读的内容和意义.第二部分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集体与社会以及国家履行义务的一种自觉态度。社会责任感是当前社会全球普遍提倡的素养之一,也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素质。在人生的整个阶段中,高中阶段正在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非常关键的时刻,在高中阶段建立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利于高中学生人格的完善、素质教育的落实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因素影响着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建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动手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是有利的,这种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改革浪潮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依然占有主导地位,学生是被动学习的,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有一种疲倦感,从而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氛围不融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迷.因此,可以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将课堂的
数学信念是数学学习领域中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个体在面对数学时持有的观点.当前新课标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数学信念,研究表明,学生数学信念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影响,信念隐藏于无形之中,常常容易被教育工作者忽视.因此,研究学生的数学信念是当前数学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研究首先根据对国内外有关数
进入新时代以后,城市和乡镇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风格和学习方法上正在逐渐改变.因此本研究以延安地区中学数学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城乡中学数学教师教学风格的现状,并对其教学风格的形成途径、影响因素和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进行比较研究.文中将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分为五类,分别为自然型、理智型、技巧型、幽默型以及情感型.具体研究数据如下:教学风格的现状方面,城市中学数学教师教学
基础课程改革以来,初中和高中作为两个独立的学段,教学衔接问题日益突出.高一数学既是初中数学的延续,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高中数学课程在高考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原本初中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会出现上课跟不上,习题不会做等问题,数学成绩直线下滑,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高一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面对陌生的班级、教师,一时难以
许多学生到了高三阶段,都会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现象,此状况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致使高考成绩不理想,影响国家教育效益和人才的培养.为了促进高三学生的数学学习,本研究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延安市实验中学高三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原因,并得出改进措施,帮助学生减轻学习上的问题,更好地提升高三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同时弥补高三学生数学学习领域相关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