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波动对新兴经济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ali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入不平等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学术界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建议。然而,全球收入不平等现象并未得到根本缓解。作为世界经济的主要驱动力量,新兴经济体近二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然而新兴经济体之间以及各经济体内部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与此同时,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等影响下,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汇率经历了大幅度的波动。而汇率波动触发的外汇风险会迅速地传导至宏观经济,进而影响新兴经济体的收入不平等。此外,近年来,新兴经济体通过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管体系、致力于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等提升金融发展程度。基于此,本文尝试以新兴经济体为研究对象,探讨汇率波动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机制以及其中金融发展的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拓展汇率波动的研究维度以及研究对象的广度,丰富汇率的经济效应理论和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也为新兴经济体政府制定政策缓解收入不平等的政策提供参考建议,还可以为中国在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防止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收入不平等产生负面影响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并为中国推动金融改革,以发挥金融发展的正向调节作用,进而缓解国内收入不平等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全文的研究工作和相关结论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在梳理和评述汇率变动、汇率波动、FDI、通货膨胀、金融发展、其他因素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影响机制。首先,梳理与归纳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包括实物期权理论、风险规避理论、贸易—投资替代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其次,从理论上分析汇率波动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渠道以及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汇率波动程度上升将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劳动者就业以及通货膨胀三个渠道对收入不平等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完善的金融市场会有助于通过抵御外汇风险、缓解融资约束、降低成本抑制汇率波动程度上升对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第三章为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波动与收入不平等的现状。主要分析新兴经济体及不同收入水平新兴经济体货币的汇率波动变化情况以及与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第一,总体样本的汇率波动程度变化较大,且近两年有上升的趋势。中等收入经济体和高收入经济体的汇率波动程度均比较大且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前者的汇率波动率明显后者;第二,新兴经济体的收入不平等问题较为严峻,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高收入经济体,且高收入经济体有明显的改善趋势,中等收入经济体却逐渐恶化。第四章为汇率波动对新兴经济体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实证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汇率波动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在不同经济体中的异质性;其次,构建逐步回归模型,验证外商直接投资、劳动者就业和通货膨胀是否是汇率波动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渠道以及这三种影响渠道在不同收入水平经济体中的异质性;最后,在模型中引入汇率波动与金融发展的交互项,实证检验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以及这一调节作用在不同收入水平经济体中的异质性。结果显示,第一,汇率波动程度上升会加剧新兴经济体收入不平等,且这种影响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显著存在,在高收入经济体中不显著;第二,外商直接投资、劳动者就业是汇率波动加剧新兴经济体、高收入经济体与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收入不平等的两个重要渠道,但在高收入经济体中,汇率波动程度上升会通过通货膨胀渠道改善收入分配;第三,金融发展程度提升有助于抑制汇率波动对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当金融发展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汇率波动会改善收入不平等。第五章为结论与政策启示。在对全文理论分析、现状分析以及实证回归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发展和缓解收入不平等方面针对中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汇率波动的角度切入,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汇率波动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丰富了汇率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研究维度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第二,以新兴经济体为研究对象,探究汇率波动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劳动者就业与通过膨胀是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渠道,以及在不同收入水平经济体中的异质性。第三,基于金融发展视角,考察不同金融发展程度下汇率波动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否具有非线性效应,以及这种调节效应在不同金融发展程度经济体中的异质性。
其他文献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与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都发挥了无法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城镇化已经无法满足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要求,新型城镇化开始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方向。传统城镇化一般指的是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则在传统城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不再强调速度的提升,而是更加重视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高,指的是通过综
学位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直以来都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的重要任务,“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十九大均提出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更是将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处于“三二一”阶段,并呈现占比总体趋于合理但各产业内部仍需结构改善的特点。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进入平稳时期,这就需要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而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能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
学位
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近些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落实,投资颇见成效,我国对这些东道国的投资额也日益增加,而沿线国家由于具有着参差不齐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政府稳定程度等,文化种类内涵也是丰富多样,使得我国投资面对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风险水平。所以说在逆全球化以及全球经济受到疫情重创的复杂国际环境下,准确认知评估东道国国家风险并研究其影响我国OFDI的投资逻辑具有
学位
近些年,大学生慕课学习快速发展。特别在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疫情期间,大学生慕课学习呈爆发式增长。全国学生“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对学生而言,一方面,庞大的学习资源良莠不齐,课程的挑选过程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课程平台需要缓解网络平台资源过剩的问题。关于在线课程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用户在慕课学习存在严重的辍学现象。慕课中的辍学行为为用户在课程中未
学位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全国各地的创新创业活动都初见成效。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走进了新常态的时期,各地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已经由促进经济的高速度发展转变为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各地经济发展来说区域创新已经成为原动力。同时,我国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瓶颈,比如各区域发展差距大、不平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差距明显,创新效率低,创新质量未得到
学位
自然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承担着基础性生产要素的重要角色,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其未加节制的开采和粗放的生产加工方式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为严重,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受到了广泛认可,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思想指引,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两山”理念上近一步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
学位
基础设施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我国一种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由于一个地区资源禀赋的特性以及企业间分担成本的需要,相关性较强的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集聚的现象,而基础设施是产业的重要载体,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布局,由于不同区域间地理条件的异质性,引致了经济集聚现象的空间异质性。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区位、物质要素和经济基础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导
学位
制造业不仅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而且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制造业生产却面临着诸多风险,如成本优势逐渐降低、资源浪费、生态严重破坏及国外“再工业化”浪潮兴起引起的保护主义盛行等,因此,如何破除制造业价值链“低端锁定”,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出口复杂度提高,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要想使我国的制造业产品能够跃上新的水平,就必须依靠
学位
吸引和利用外资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联合国贸发会议于6月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显示,我国2020年FDI流入上涨6%至1490亿美元。由于疫情控制得当,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反而助推了我国的FDI流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FDI接收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总量稳定增长,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广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经济质量的提高,从扩增量向调存量、优增量深度转变。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信息技术成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资源。制造业企业通过使用信息技术,产生技术、产品、业务三个方面融合,并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最终达到产业的融合以及新业态的产生,将推动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改善传统生产方式,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绿色经济。可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已成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