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志是记载某个地区自然与社会、过去与现在的状况的地理类“百科全书”。地方志不仅记述与传承了人类文明,更是服务了社会的发展。习总书记认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文物是人类历史智慧的代言人。福州历史上长期作为东南一带的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思想和教育的中心,保持着修志的优良传统,修志水平总领全省,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个典型代表,后世也留存了许多珍贵的地方志文献。福州府在明代修志五次,现存正德年间、万历己卯年间和万历癸丑年间所撰的三部《福州府志》;清代修志两次,现存乾隆年间所撰《福州府志》及后来李拔在此基础上补修的艺文志部分。福州市史志办统管全市地方志事宜,当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但要走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不足,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提升开发利用的水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地方志的需求。本文以上述提到的共四部《福州府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对《福州府志》的开发利用情况,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新阶段的新对策。论文阐述了《福州府志》编纂的情况,分别介绍了志书的内容和体例,分析了这些志书的价值和开发利用它们的意义;梳理了《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效,找出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借鉴了其他地区地方志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的指导和经验,提出了要创新开发利用的产品和方式等、开发特色内容、积极引用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利用工作、强化平台建设并健全工作机制四个对策。
其他文献
上海开埠后超过广州成为全国的第一港口,且在洋人划立租界的情况下,境内城市空间迅速由传统江南水乡蜕变为近代都市。其中,上海美租界不仅是近代上海重要的港口区之一,还是上海工业萌芽之地,境内水乡面貌向近代城市的转变过程见证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环境转型,其转变过程及其内在的驱动机制更是对认识上海近代城市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运用历史地理学和ARCGIS的方法,复原了上海美租
汪曾祺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当时他写作的小说和散文在风格上主要有两类,一类空灵,一类平实。80年代初,汪曾祺对自己40年代的一些小说和散文进行了修改和重写,这些作品的内容主要是汪曾祺对故乡高邮的人物书写和对昆明西南联大校园生活的回忆。此时,风格平实的作品成为了他的写作主流。汪曾祺有意识地选择和接续了40年代部分作品的主题,反思自己40年代的写作方式,用80年代的情感重新观照普通劳动者和平凡
英语是世界广泛通用的语言,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取得广泛共识。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之一,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同班级学生英语水平存在差距,学生阅读量不足,现有的英语教材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为此本研究通过阅读圈在初中生英语原版小说分级阅读的应用,旨在解决以下研究问题:1.当前上海初中英语阅读的现状如何及其存在哪些问题?2.阅读圈模式下英语原版小说分级阅读对初中生英语阅读品
本文主要选择明清以来的大同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为研究个案,运用城市历史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比对相关文献资料和较为细致的图上复原,力图深化明清以来大同城市实体平面格局复原的研究。本文第一部分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先将大同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并厘清大同城市的发展脉络,从中汇总提炼相关的城市建设变迁的信息,进行论述分析。第二部分以方志资料为基础,以近现代实测地图为底图,沿着由今及古的时间线,回溯复原民国、
南宋吴自牧所撰《梦粱录》是一部载有丰富饮食词汇的笔记。本文对饮食词汇进行考释探源,以期帮助我们了解宋代食品语言的构词理据。考释陌生疑难的饮食词汇,对汉语词汇史的发展也有裨益。本文从三个角度对《梦粱录》饮食词汇进行探究。第一部分,对《梦粱录》饮品词汇进行探究。将《梦粱录》饮品类词汇分为茶、酒、养生汤剂和其他饮料几类。对于茶类,分析了茶的产地、得名之由。对于饮料,主要考释了其构词理据、成分口感,以及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动物叙事”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概念,出现在了中国生态文学研究中,并因其独特的叙事特征和多层面的文化内涵获得了读者与评论家的普泛性关注,其中影响较大的文学作品有乌热尔图的《七叉犄角的公鹿》、陈应松的《豹子最后的舞蹈》以及姜戎的《狼图腾》等。20世纪末新世纪初正值动物书写高潮期,作家叶广芩远赴陕西周至县挂职,从那时起她开始关注秦岭地带的生态与野生动物保护,并创作出了《猴子村长》、
本文的研究题目为“列夫·托尔斯泰的历史哲学观研究——兼论以赛亚·伯林相关批评”,旨在以20世纪英国俄籍哲学家、观念史家以赛亚·伯林的相关批评为代表路径,考察当代欧美接受语境下对于俄国19世纪著名作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等文本中有关历史哲学观的认知研究。首先,本文试图厘清第一研究对象,即托尔斯泰的历史哲学观。接下来,基于对托尔斯泰本人历史思想拥有明确认知的基础之上,考察以
本文主要基于发音音系学理论,使用电子喉头仪(EGG)、超声仪(Ultra Sound)以及动态电子腭位仪(EPG)等发音生理研究技术手段,考察佤语松紧音的发音生理表现。文章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理论基础和佤语松紧音研究概况进行了简要梳理,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第二章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简单介绍了电子喉头仪、超声仪和动态电子腭位仪的工作原理,明确了EGG信号、舌位和腭位相关
本文以早期汉学家约翰·卡尔文·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1866-1945)及其中国艺术史论研究作为研究对象。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尽可能穷尽式地收集与福开森相关的文献资料,缕析福开森在中西艺术与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多重身份,作为理解其立场与观念的背景;其次,以《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会刊》(Journal of the 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
本文主要探讨鼾症儿童的语音特点以及手术对鼾症儿童语音的影响。从听感和声学参数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55例鼾症儿童和25例正常儿童的语音特点。分析了12例鼾症患儿手术前后的语音数据。这12例患儿分别于术前一天和术后两周左右录制语音数据,比较手术前后语音的听感变化和声学参数变化。文章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概述并讨论了国内外有关鼾症患者的语音研究,及扁桃体和腺样体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