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村落教化的传统与变革——基于一个小生产队的调查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r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泉州村落教化的传统与变革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实地观察、访谈,结合地方文献和历史资料,立足大厝组,描述以此为代表的泉州村落教化的底色。这包括该地区的服饰、建筑和节庆等风俗教化知识,宗族教化和俗神信仰等民间宗教文化知识,以及梨园戏、高甲戏、布袋戏和大鼓吹等民间文艺教化知识,通过对这些教化知识的考察,试图回答该地区充溢极端实利主义思想的教化渊源。在此基础上,继而深入挖掘在此传统下的村民的人文性格,通过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的结合,认为在传统教化底色影响下,泉州村落村民展示出了多重矛盾性格:具备“爱拼才会赢”的积极进取精神,却有着好勇斗狠的恶习;纵情追逐个人虚荣实利,却往往置公义公利于不顾;怀揣“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胸怀,却无视法制和公理;珍惜宗族血亲文教传统,却目光短浅、缺乏长远打算和宽广视野;人人争当“头家”、不愿为他人打工的背后,却是普遍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低层次、小格局、短视域的“头家”心态在作祟。
其他文献
目标定向研究属于教育心理的前沿课题,是社会认知取向在动机研究中的具体体现。大量的相关研究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证实了目标定向对个体的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机制
前瞻记忆是指对未来计划的事件或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它与人们计划和未来定向的行为密切相关。有调查发现,前瞻记忆在日常生活的记忆失败里占到50%-70%,说明前瞻记忆在人
13~18岁这一年龄阶段正值个体性生理发育逐渐成熟、性意识觉醒、性心理特征明显、对性的问题日益敏感和好奇的青春期。尽管我国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国度,但伴随着青少年性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06年秋季,随着辽宁、福建等五省份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阶段,我国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形成东南沿海为主,由东向西
“教育博士”是一种专业博士学位,其旨在培养面向实际工作岗位的高级专门人才。哈佛大学于1920年授予世界上第一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使美国成为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发祥地。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