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枯萎病抗性遗传及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n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 )是西瓜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为了深入研究西瓜枯萎病对西瓜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选用了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抗性鉴定亲本Calhoun Gray、sugarlee、Charleston Gray和国内西瓜枯萎病鉴定比较优秀的的材料,对西瓜枯萎病的遗传规律以及感病后的生理生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以探讨西瓜对枯萎病的抗病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I对西瓜枯萎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以期在西瓜枯萎病遗传研究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试验结果表明:西瓜对枯萎病抗性是由隐性多基因控制,其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更为重要,且感病对抗病表现为部分显性,显性方向指向增效,隐性基因为减效,在所有亲本中所携带的隐性基因比显性基因多。高抗品种Calhoun Gray、Sugerlee对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存在基因互作的单基因显性性状遗传。中抗品种Charleston Gray和轻抗品种欣抗♀、红5-2对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较复杂,不宜用简单的显隐关系来解释。2、研究了在西瓜感染枯萎病菌后,膜脂氧化中间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的变化和酶类抗氧化系统SOD、POD、CAT三种保护酶活性变化和非酶类物质可溶性蛋白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MDA、SOD活性变化与西瓜枯萎病抗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电导率变化与西瓜枯萎病抗性存在显著负相关,POD活性变化与西瓜枯萎病抗性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接种枯萎病菌后,不同西瓜品种MDA含量都显著升高,抗病品种MDA含量变化总体上低于感病品种,且抗性级别越高其变化幅度越小;染病后各品种细胞的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的趋势,而且抗病品种电解质渗漏总体上低于感病品种;在受枯萎病菌攻击后,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POD活性均显著增加,但抗病材料POD的活性高峰到来的早,且峰值高和持续时间长,感病品种POD的活性变化出现波动,呈现出一种紊乱的状态。POD同工酶谱表现为:在接种枯萎病菌后,抗病品种谱带强度始终强于对照,而感病品种呈现出紊乱的状态,且抗病品种出现新的谱带;在接种枯萎病菌后,抗病和感病品种西瓜苗体内SOD酶活性变化比较复杂,各品种总体上处理的低于对照的,在西瓜苗叶片组织中SOD酶活性下降幅度更大些,而且感病品种下降幅度大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处理和对照SOD酶活性动态变化曲线态势基本趋于一致,基本接近吻合。感病品种SOD酶活性变化总体上处理、对照动态变化曲线态势始终差异较大难以吻合;在受枯萎病菌攻击后,感病品种CAT酶活性明显降低,抗病品种CAT酶活性略有下降。抗病品种增减幅度明显低于感病品种;在受枯萎病菌攻击后,抗病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都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感病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本研究通过远缘杂交,将抗灰霉病的多毛番茄PI134417单株和园艺性状优良的轮回亲本99165-30杂交,再利用F1代单株和轮回亲本回交,获得了用于构建图谱的BC1分离群体200株,设计染
本研究以19个柱型苹果杂交后代优良品种(系)95-07、95-16、95-23、95-33、鲁加1号(95-42)、95-46、鲁加2号(95-62)、95-97、95-43、95-45、95-54、95-69、95-107、鲁加5号(95-1
茶树优异种质资源是指性状表现优异或稀有的种质资源,是人工创造或自然突变的创新种质,在茶树育种中有重要的作用。开展山东茶树优异单株资源筛选和评价工作,对选育适应本地区气候条件、品质优、特色鲜明的茶树品种具有重要帮助,对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和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特殊叶色(紫色、黄色)、特殊叶形(叶面特征特殊、新梢嫩度大、适制乌龙茶)和抗寒性强为筛选目标,从山东泰安茶区与临沂茶区鸠坑种、舒茶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