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校园网工程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育部特别强调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作为学科教师,如何应对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和实践的复杂与多样性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正是本研究所要做的主要工作。
本论文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在解析了教师应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汲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有研究成果的精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活动提供理论支持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与福建三明学院数学系《大学物理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实践性的探讨。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部分专家学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界定,并解析了当前学科教师在整合时要面对的问题——实践和研究活动的复杂与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关于人类智能发展的认识,以及它在学生培养问题上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的的一致性,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顺利有效进行提供理论依据。围绕上述分析,论文提出了笔者对多元智能理论支持的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学》课程整合的认识、目的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对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设计,构建了《大学物理学》教学平台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扩大学生知识面;阐述了整合案例实施评价过程与结果,验证了多元智能理论支持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最后论文从方法论角度探讨了整合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活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研究应针对教学内容、学习对象智能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环境等的多样复杂性,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它的本质是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教学方法论。
本文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和思想,立足于本院数学系的《大学物理学》课程,并希冀逐步向其他学科推广,为本院应用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和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活动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