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精油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生长及代谢特征影响的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u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精油,也叫植物源抗菌保鲜剂,一直被公认为,具有低毒、安全、广谱的抗菌性,主要包括香辛材料和从中草药中提取的物质,在食品中精油可以作为调味剂添加。但是,关于植物精油的具体的抗菌机制,尚不清晰完整,所以,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植物精油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前景。本试验的方法主要以三种不同浓度的天然肉桂精油作为主要试验和研究方法的对象,应用检测体外细胞生理活性及相关生化调控过程、超微形态学及分析体外生物代谢组学检测,得出了不同肉桂精油植物含量(ck空白、1/2MIC和MIC)作用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O157:H7(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 Hia coli O157:H7,EHEC O157)的抗菌机制。经过设定的试验,已经基本断定了肉桂精油的主要有效位点,并且能够为天然抗菌药物,特别是对植物精油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可靠的理论依据。首先,借助于扫描电镜,观察在不同浓度肉桂精油作用下EHEC O157的表观情况变化;再通过对比不同浓度肉桂精油作用前后,EHEC O157细胞膜的破损,以及细胞内大分子物质的泄露,进一步的证实了肉桂精油对EHEC O157菌体细胞,尤其是对其细胞膜通透性存在不容忽视的影响。随后分别用呼吸代谢试验、蛋白合成能力的试验、胞内主要酶活性的测定,以及代谢组学的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的肉桂精油,对EHEC O157菌体相关生理代谢的影响。旨在揭示精油调控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生长发育特征和代谢特征。结果表明1.肉桂精油对EHEC O157的最小抗菌浓度(MIC)和相对应的最小抑菌圈直径,分别是0.4mg/m L和20mm。关于在对不同浓度的肉桂精油处理时,对EHEC O157下游生物现状的研究中,不难看出,肉桂精油主要损伤了EHEC O157的细胞膜,并因此扭转了细菌细胞膜表面的物理化学特征,通过相互作用于细菌的磷脂双分子层上,使其正常生理结构受到了破坏,从而引起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EHEC O157胞内的大分子物质流出。2.肉桂精油对EHEC O157的生理代谢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EHEC O157三羧酸循环(TCA)途径,TCA循环中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被抑制,TCA循环的中间产物L-谷氨酸和柠檬酸含量出现了下调,间接说明在肉桂精油存在的情况下,EHEC O157正常的呼吸代谢受到了负面影响,这是EHEC O157细胞采取的保存能量的措施,同时实现细胞的自我保护。肉桂精油明显存在的情况下,可以使EHEC O157胞内SDH的活性降低,也会引起TCA循环的中间产物的含量出现下调,这会影响到细胞的能量代谢作用,进一步则会发展成为抑制EHEC O157细胞蛋白质合成的能力、胞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地表达,抑制菌体正常生理代谢。3.本文旨在应用扫描电镜成像(SEM)系统观察,并进一步结合细胞生理或生化试验分析,比较在不同的肉桂精油浓度(ck空白、1/2MIC和MIC)的条件影响下,EHEC O157在不同阶段内菌体形态的三维超微结构模型的巨大差异。结果表明:当精油含量为空白时,EHEC O157的菌体细胞排列紧凑,细胞壁、细胞膜都不会明显地受到损伤,因此菌体内部结构也是能够自动维持完好的;而在当精油含量上升为1/2MIC和MIC时,EHEC O157菌体表面逐渐产生褶皱、塌陷以及扭曲,细胞壁和细胞膜也出现了相应的破坏。从肉桂精油处理前后细菌的微观构造分析,结果显示肉桂精油是可以破坏EHEC O157细菌结构的,其主要原因是精油成份中存在着许多强脂溶性的化学物质,当和细菌作用后可以溶解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等生理结构,从而使得细菌内部的大分子化合物排出体外,最终实现精油生物抗菌抑菌,造成细菌衰败凋亡。4.本试验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分析不同肉桂精油浓度(ck空白、1/2MIC和MIC)下EHEC O157脂质组学成分。通过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不饱和脂肪酸是EHEC O157细胞中的最主要的脂质类型,不饱和脂肪酸类在EHEC O157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前期浓度很高,后随着培养时期延长而逐步降低;而饱和脂肪酸类物质在肉桂精油处理的后期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调,这可以视为菌体细胞受到外界干扰出现氧化损伤的生物信号。5.本试验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分析不同肉桂精油浓度下EHEC O157非靶向代谢组。经LC-MS检测,可得到全面的代谢组数据,结合数据库和参考文献,鉴定到196个物质,其中氨基酸23种、嘌呤7类、酮类12种,有机酸类91种、醇类9种、腺苷类14种、酚类物质6种。其中有机酸类物质占比最高,达到了46.7%。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培养基中肉桂精油浓度变化时,细菌细胞内部氨基酸代谢过程的差异将更为明显,在前期阶段这些差异一般较为突出明显,但随着细菌培养时间逐渐增加,差异也呈现出由较大逐步转为较小的发展态势,其中差异最大最重要的成分是游离有机酸、氨基酸,而代谢物则大多表现为富集在的三羧酸循环和氨基酸代谢路线中。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增加,马铃薯炭疽病(Potato Black Dot)发生越来越严重,致使马铃薯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同时引起贮藏期马铃薯腐烂,给马铃薯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试验以高寒草甸牧草内生细菌为供试拮抗菌株,以马铃薯炭疽菌为指示菌筛选其拮抗菌株,并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拮抗菌株筛选、固氮和溶磷能力测定共筛选到对马铃薯炭疽菌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42株,其
学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在世界上广泛种植,是人类主要口粮作物之一。千粒重作为小麦产量的决定因素,具有80%以上的稳定遗传力。因此,挖掘和研究粒重相关基因对小麦产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本实验室前期获得一个与粒重相关的转录因子TaWUS-like。本研究利用小麦转基因材料、酵母双杂交和转录组测序等手段,解析其调控小麦粒重的分子机制。此外,挖掘自然材料中其优异等位变异并开发优异单倍型
学位
胡麻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合理的种植制度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作物产量形成,改善作物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2013年长期定位轮作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试验研究了13种不同的轮作模式:胡麻连作(FFFF)、胡麻-小麦-马铃薯-胡麻(FWPF)、小麦-马铃薯-胡麻-胡麻(WPFF)、马铃薯-胡麻-胡麻-小麦(PFFW)、胡麻-胡麻-小麦-马铃薯(FFW
学位
【背景】在所有脊椎动物和大多数非脊椎动物中,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器官——大脑对缺氧高度敏感。牦牛对缺氧具有长期适应性,其大脑具有明显的适应应激等多种生理状况的能力。脑红蛋白(Ngb)是脊椎动物携氧蛋白家族的成员,参与细胞氧稳态和活性氧/氮清除;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细胞环境中对可用氧减少做出反应的转录因子。Ngb和Hif-1α是参与动物适应缺氧环境的两种调节蛋白,但关于Ngb和Hif-
学位
眩晕是临床多种疾病的综合症状,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日常生活。中西医对眩晕的发病机制分析及综合治疗各有优势。西医学以不同病因将眩晕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并依病情急缓分别给予改善脑血液循环、前庭抑制剂、神经保护剂等药物、外科手术、前庭康复等对因、对症治疗。中医药治疗眩晕则依据患者的病因病机,以虚实为纲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瘀不作眩
期刊
本文以工业相机为研究对象,探讨设计符号学理论在智能工业相机产品设计创新中的应用,丰富智能工业相机的物理、情感价值,通过对产品信文的符号化设计来提高产品功能的自述性并实现其文化价值。首先,研究设计符号学概念与原理,梳理国内外发展脉络,从理论上指导后续的设计工作。通过对市场、用户、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产品在功能、审美、情感维度上的语义信息,结合产品、用户、环境关系针对性地确定智能工业相机的产品信文。接
学位
随着我国进入以相对贫困治理为重点的后扶贫时代,贫困问题的理论探讨和现实实践也逐步多元化,更加侧重于如何实现脱贫成果的巩固拓展以及治贫体系的长效性。消费帮扶作为过渡期的创新政策补充完善了现有贫困治理理论体系,通过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帮扶的社会责任感,借助市场机制以需求端拉动生产,帮助已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如何在后扶贫时代实现消费帮扶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激发相对贫困群体依靠生产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内在动力,提升减
学位
任何的组织都是围绕着一定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目标就是组织存在的理由,是组织管理者和组织成员共同的行动指南,其日常的经营活动也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的。对于农民合作社来说,应该以加速小农户的现代化转型为目标,改善成员的生产经营条件,满足成员的的生产服务需求,实现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农户加入合作社的目的。虽然农民合作社所涵盖的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变得更加宽泛,但是就目前来说,农民合作社服务功能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作用。甘肃省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落实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本和乡村资产,亟需找到一个突破口将乡村资产转化为可持续的增收动力,为乡村带来长久的经济收益。乡村旅游具有关联性强、辐射面广、融合度高的特点,在推动农村三产融合、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来,甘肃省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
学位
陇西县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在当地政府的长期支持下,中药材经营规模和收益稳步提升,区域产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影响与日俱增。但在中药材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与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不匹配的问题。因此,本文以陇西县中药材种植户作为研究对象,考察道地药材适度经营规模情况,识别影响中药材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为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研究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