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扶贫时代消费帮扶的作用机理与实证分析——以B省H市为例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进入以相对贫困治理为重点的后扶贫时代,贫困问题的理论探讨和现实实践也逐步多元化,更加侧重于如何实现脱贫成果的巩固拓展以及治贫体系的长效性。消费帮扶作为过渡期的创新政策补充完善了现有贫困治理理论体系,通过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帮扶的社会责任感,借助市场机制以需求端拉动生产,帮助已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如何在后扶贫时代实现消费帮扶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激发相对贫困群体依靠生产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内在动力,提升减贫的可持续性,对于解决后扶贫时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及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立足生产消费关系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等相关理论,首先结合案例分析与调研数据,从城乡融合、主体合作需求、社会资本下沉、消费减贫的现实逻辑出发,探究出消费帮扶的深层机理:在道德型消费力的驱使下,以相对贫困地区的产业为动力,通过城乡要素流动的支撑形成政府、企业、已脱贫户和消费者多重价值共创的联动效应。随后,以“插花”型贫困地区H市为研究对象,探索H市如何以国家消费帮扶政策为导向,立足产城融合基础,打通全产业链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各环节,形成参与主体多元化、帮扶方式多样化、政策效益综合化的消费帮扶创新模式,构建了H市消费帮扶城乡融合发展、内生式发展及利益联结机制体系,为消费帮扶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政策过渡提供地方经验。最后,利用扎根理论构建消费帮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H市消费帮扶实施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整体评价介于“一般”和“较好”之间,其中产业发展潜力的得分最高,说明H市以消费带动产业、以产业驱动消费的内源式消费帮扶模式成效显著,且其他各要素参与的发展水平整体处于均衡状态。据此,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消费帮扶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扩大城乡融合发展辐射效应,推动脱贫户与大市场相衔接;二是构建多元主体共生的复合体系,激发消费帮扶的内生动力;三是以企业和合作社为载体,培育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四是加强品牌与技术的要素支撑,形成地区发展优势。
其他文献
<正>2021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努力开拓进取,呈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和潜力,取得高质量发展的新成绩。根据行业统计,2021年,自行车产量7 639.7万辆,同比增长1.5%;电动自行车产量4 551.1万辆,同比增长10.3%。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这两个子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实现2位数增长。2021年,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出口额超120亿美元,同比增长53.4
期刊
2014年,我国将原有的新农保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制度整合成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全面实施,实现了“老有所养”目标的制度保障,然而,养老保障的实施程度如何,取决于当前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能否真正的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跨地域流动人口数量的激增和速度加快,这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出了严峻挑战。自2012
学位
胡麻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油料作物,因其籽粒营养丰富,深加工产品需求大而备受人们青睐,但其生育中后期易发的茎秆倒伏问题已成为产量提升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倒伏在许多作物生产过程中频现,受环境条件、品种遗传背景及种植措施等共同影响,而茎秆机械强度是表征植株抗倒伏性强弱的主要权重因子。木质素和纤维素一起支撑植物细胞,对维持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性具有重要意义。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学位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政府关注的焦点。为了化解长期以来的城乡矛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党的十九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来应对新时代下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中城乡融合发展对于城乡关系转变具有时代意义,自此国家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效果逐渐显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乡村发展,但乡村振兴绝不是单独的乡村发展,而应该是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带动和辐射作用,促
学位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增加,马铃薯炭疽病(Potato Black Dot)发生越来越严重,致使马铃薯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同时引起贮藏期马铃薯腐烂,给马铃薯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试验以高寒草甸牧草内生细菌为供试拮抗菌株,以马铃薯炭疽菌为指示菌筛选其拮抗菌株,并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拮抗菌株筛选、固氮和溶磷能力测定共筛选到对马铃薯炭疽菌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42株,其
学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在世界上广泛种植,是人类主要口粮作物之一。千粒重作为小麦产量的决定因素,具有80%以上的稳定遗传力。因此,挖掘和研究粒重相关基因对小麦产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本实验室前期获得一个与粒重相关的转录因子TaWUS-like。本研究利用小麦转基因材料、酵母双杂交和转录组测序等手段,解析其调控小麦粒重的分子机制。此外,挖掘自然材料中其优异等位变异并开发优异单倍型
学位
胡麻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合理的种植制度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作物产量形成,改善作物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2013年长期定位轮作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试验研究了13种不同的轮作模式:胡麻连作(FFFF)、胡麻-小麦-马铃薯-胡麻(FWPF)、小麦-马铃薯-胡麻-胡麻(WPFF)、马铃薯-胡麻-胡麻-小麦(PFFW)、胡麻-胡麻-小麦-马铃薯(FFW
学位
【背景】在所有脊椎动物和大多数非脊椎动物中,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器官——大脑对缺氧高度敏感。牦牛对缺氧具有长期适应性,其大脑具有明显的适应应激等多种生理状况的能力。脑红蛋白(Ngb)是脊椎动物携氧蛋白家族的成员,参与细胞氧稳态和活性氧/氮清除;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细胞环境中对可用氧减少做出反应的转录因子。Ngb和Hif-1α是参与动物适应缺氧环境的两种调节蛋白,但关于Ngb和Hif-
学位
眩晕是临床多种疾病的综合症状,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日常生活。中西医对眩晕的发病机制分析及综合治疗各有优势。西医学以不同病因将眩晕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并依病情急缓分别给予改善脑血液循环、前庭抑制剂、神经保护剂等药物、外科手术、前庭康复等对因、对症治疗。中医药治疗眩晕则依据患者的病因病机,以虚实为纲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瘀不作眩
期刊
本文以工业相机为研究对象,探讨设计符号学理论在智能工业相机产品设计创新中的应用,丰富智能工业相机的物理、情感价值,通过对产品信文的符号化设计来提高产品功能的自述性并实现其文化价值。首先,研究设计符号学概念与原理,梳理国内外发展脉络,从理论上指导后续的设计工作。通过对市场、用户、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产品在功能、审美、情感维度上的语义信息,结合产品、用户、环境关系针对性地确定智能工业相机的产品信文。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