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规划策略研究——以海口石山镇荣堂古村落保护规划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ingf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的大国,祖辈历经悠久的岁月为我们攒下了丰厚的文化家底,却在我们这一辈面临前所未有的文化断层危机。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将文化财产顺利、完好的交接下去,保护、恢复乃至创新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是我们的责任,解除历史地域的身份危机是我们的义务,同时也是本文主旨。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保护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研究命题,涉及城市规划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在对国内外相关领域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海口荣堂村保护规划的实例,剖析非遗的传承方式,以非遗保护为视角,反推其与保护规划的物质契合,以期达到恢复地域身份、传承地域文化的目标。   论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缘起、意义、应用价值及研究方法,制定研究内容与框架,以自身、同仁、群众的角度对非遗的生存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非遗保护的理论基础及其国内外的发展状态;   第三部分:重在指出非遗保护的规划解读,并对非遗的载体及其加载方式进行论述,制订与保护规划挂钩的非遗解读流程;   第四部分:从非遗保护、传承及第三方的情感体验来谈:保护分为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保护;弘扬分为点景的营造、线景的串联和面景的构筑;体验是从人类行为心理和大众审美的角度浅析非遗传承的设计注意事项;   第五部分:以荣堂古村落为例,活用非遗保护新策略;   最后:对本论文进行总结,并指出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遗址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记忆和城市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随着人们对遗址价值的认识逐渐深化,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在世界各国的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是
学位
随着国内外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在当今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和技术分析两者结合越来越紧密,许多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改造与优化中得到应用和发展,材料技术、照明技术、制
我国中部地区大城市的区域化与都市区化,与西方城市低密度蔓延的都市区化,与我国沿海城市密集化环境下的大城市扩散型区域化均有所不同。由于受到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和机动化水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域发展迅猛,已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国家层面来说,反映出产业结构整体向重化工业转型和能源通道的沿
学位
本文对福建青水传统木构民居的研究以保存史实、认识特点、更新准备为目的。论文从环境与选址、功能与空间、材料与建构这三方面出发,研究了它的一般特点,并初步探讨了青水传
传统村落作为“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人工产物,其生成—生长—衰落或者兴盛都源自村落中“人”的意识。因此,研究传统村落的空间演化,必须研究村落中的“人”。本文引入“村落肌
开发区作为承载中国经济改革的先锋示范地区,是调整城市空间和产业结构、促进都市区空间统筹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区域公共产品由城市化地区向乡村地区拓展延伸的过渡地区。由
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西方建筑师大量涌入中国,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日渐增多。美国是世界设计强国,美国建筑师事务所在中国创作的建筑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为研究现代建筑文化提供了
本文是一篇关于城市交通与街廓尺度的文章,研究对象是街廓,并将街廓尺度纳入城市交通系统中进行研究。街廓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我国近年来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