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青水传统木构民居初探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福建青水传统木构民居的研究以保存史实、认识特点、更新准备为目的。论文从环境与选址、功能与空间、材料与建构这三方面出发,研究了它的一般特点,并初步探讨了青水传统木构民居的形态表现和演变过程。结论如下: 第一,亚热带的山林气候以及多元的历史文化是青水乡土建筑存在的背景。村落选址便于生产生活,具有依山近水的特点;基地的布局则通过胎土和泮池等体现出技术与文化的双重意义。 第二,具有实用和精神功能的中轴对称的向心式布局是其空间的基本特点。民居有合院以及合院加护厝两种类型,它由“宅祀合一”的功能决定,具有特定的层次、序列、等级及尺度构成。 第三,全木杆栏式构架是其结构的总体特征。穿斗式支撑、屋面墙体等围护结构以及装修做法充分利用地方性材料,形成地域性的建构方式。 第四,前低后高的布局、中轴对称的合院、低缓跌落的坡顶、忠实外露的墙体及简繁分明的装饰是其形态的主要表现,而环境、功能及材料则是其形成和演变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应对气候是建筑的基本任务,建筑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适应气候的庇护所,是共融于自然环境的,但随着人工环境控制技术的进步,人们更多的依赖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机械设备来创造人
当今,我国城市规划事业在城市加速发展的促动下,面临着全球化与地域化的两极互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地域特征的急速同化,这使得城市中蕴含着自然
视觉文化的兴起,人类社会正生存在一个符号环境的世界,在视觉社会中的建筑形式必然要尊重当代视觉文化的语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传播通信科技的发展,视觉文化对城市和建筑的
遗址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记忆和城市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随着人们对遗址价值的认识逐渐深化,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在世界各国的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是
学位
随着国内外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在当今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和技术分析两者结合越来越紧密,许多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改造与优化中得到应用和发展,材料技术、照明技术、制
我国中部地区大城市的区域化与都市区化,与西方城市低密度蔓延的都市区化,与我国沿海城市密集化环境下的大城市扩散型区域化均有所不同。由于受到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和机动化水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域发展迅猛,已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国家层面来说,反映出产业结构整体向重化工业转型和能源通道的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