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ing Out of the Other Status-Analysis of Black Female Characters in Morrison's Love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人,在世界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出版的小说《爱》既延续了她“爱”的创作主题,又表达了她对“爱”的全新阐释。作者将家庭故事置放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跳开传统女性主义文本所指向的白人主流文化对女性的迫害,从黑人内部问题入手,表明黑人女性悲剧的另一根源是种族内部的性别压迫。   本文试图运用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结合伏波娃的他者理论来探究黑人女性“他者”地位形成的根源,并探讨黑人女性走出“他者”地位的途径。作为女性主义的一个分支,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黑人女性作家的作品属于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研究范畴。所以本文运用黑人女性主义来分析莫里森的作品与黑人女性文学理论的主旨是吻合的。本文运用的第二个理论是波伏娃的“他者”理论。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到的“他者”都是指女性,是相对于男性“此者”而言的“他者”,强调的是男女之间的主体和客体、自我和他者、主要和次要、支配和附属的关系。这一点与小说《爱》中强调的性别压迫是一致的,所以用波伏娃的他者理论来研究《爱》是切实可行的。   本论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介绍了托尼·莫里森的生活、作品、小说《爱》的主要内容及本文作者所运用的文学理论,包括女性主义、黑人女性主义和波伏娃的“他者”理论。   第二章以梅、克里斯汀、西德,三位柯西家的女人为代表分析了黑人女性“他者”地位形成的根源。在以男性利益为出发点的强大父系社会中,男性占绝对主体地位,而女性则不可避免地沦为“他者”。   第三章分析了黑人女性“他者”的觉醒。在小说末尾,克里斯汀和西德化解了多年的怨恨。从她们的交谈中,可以看到女性主体意识的回归。朱尼尔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新黑人女性,父亲的缺失使她从小没有受到父权制思想的毒害,在成长过程中,她的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   第四章分析了黑人女性走出“他者”地位的过程。朱尼尔摆脱了父权制思想的束缚,实现了经济上的完全独立,在与罗门的恋爱中也占掘主导地位,从而超越自我,成功地走出“他者”地位。厨娘L是一个超越了“他者”身份,具有独立主体意识的智者。她对生活有深刻的见解,并用自己的方式化解黑人女性之间的仇恨。   第五章是结论部分。通过总结莫里森的黑人女性主义观点在《爱》中的体现,进一步说明父权制是黑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黑人女性要想走出“他者”地位,必须共同努力,摆脱父权思想的禁锢,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最终建立一个与男性完全平等的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画面中的餐具,看似随意安置,实则有意经营,各种物品忽前忽后、忽大忽小、忽高忽低、忽隐忽显,错落有致、虚实相生,点线面的运用,正负形的处理都较为得当,尤其是画面中黑色的
针对提升机首绳换绳方法的选择这一多属性决策问题,在总结和分析了目前矿井2种常用换绳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物元分析法(MEA)进行综合决策分析。运用层次分析
除了航拍之外如何看到整个深圳市,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深圳梧桐山,站在山顶上,等待日出的璀璨光线与色彩,俯身远眺晨光中渐渐苏醒开始一天的人类文明。长焦头下的城市森林太阳
高中英语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全面推进,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的改革便是一个必须重视起来的观念。目前在国内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作为二语习得中的输出技能,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在实际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却并没有积极地去探讨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在英语语言运用中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更缺乏适当并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以及科学并系统的引导方法。一些中国语言学家借鉴Michael Lewis、Na
学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教学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也逐渐从对语言主体、教材与教法的研究转向对学习者主体的研究,外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
歌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受欢迎,因为它是一种有效的娱乐和传递信息的方式。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被认为是为演唱而写的口语语篇。然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有限,特别是随着经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是20世纪美国犹太作家,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辛格是一个宗教质疑者,他对上帝的态度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格雷的撒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传统中西方翻译理论都把翻译看作是纯语言转换,翻译批评家也以译文对原文的“忠实”程度作为判断翻译好坏的唯一标准。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西方翻译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