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导致了亚欧地区甚至全球环境的重大变化,被认为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因此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一直以来都是地球科学界十分关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导致了亚欧地区甚至全球环境的重大变化,被认为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因此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一直以来都是地球科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青藏高原内部与周缘盆地中的沉积物大多是造山带山体中的母岩经过风化、剥蚀与搬运作用后的产物。在上述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势必会对沉积物特征带来改变并且保留在盆地沉积地层中,因此盆地沉积记录可以很好地重建区域古环境演化历史。酒东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作为河西走廊地区主要的新生代陆相压陷沉积盆地,第四纪以来连续堆积了厚层的河湖相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很好的记录了第四纪环境演化信息。本研究以酒东盆地大凹井钻孔沉积物粘土矿物为研究载体,旨在揭示河西走廊酒东盆地大凹井钻孔岩芯粘土矿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发现:1.酒东盆地大凹井钻孔沉积物粘土矿物类型主要包括伊利石、绿泥石、蒙脱石与高岭石,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钻孔中粘土矿物为碎屑成因,因此其特征代表了源区的环境信息。2.大凹井钻孔沉积物粘土矿物总体以伊利石为主,绿泥石、蒙脱石与高岭石含量较少,总体上指示了沉积物的源区以干旱的环境为主。3.从钻孔粘土矿物整体变化趋势来看,伊利石含量与蒙脱石含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表明钻孔粘土矿物特征主要代表着干湿变化;进一步依据各粘土矿物含量、伊利石结晶度与化学指数、以及(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比值变化特征,可以将大凹井钻孔的沉积环境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A(1.7~1.3 Ma),干旱时期:该阶段以伊利石为主,蒙脱石平均含量整体较低;伊利石结晶度与化学指数较低,且变化趋势不显著;(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比值呈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绿泥石与高岭石含量较低,且无明显变化趋势。以上特征表明在该阶段,沉积物源区表现为降雨量较少的干旱环境。阶段B(1.3~1.0 Ma),湿润时期:该阶段伊利石的平均含量降低,蒙脱石的平均含量增高;伊利石结晶度与化学指数的平均值均高于前一阶段;(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比值增大;绿泥石与高岭石含量较小,且无明显变化。以上特征表明,与A阶段相比,本阶段环境较湿润,导致源区以水解作用为主的化学风化作用开始增强。阶段C(1.0~0.3 Ma),干旱时期:伊利石与绿泥石的含量均显著增加;蒙脱石与高岭石的平均含量降低;伊利石结晶度与化学指数均降低;(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比值降低。以上特征表明本阶段环境干旱,源区物理风化较强。阶段D(0.3~0.08 Ma),较为湿润时期:伊利石的平均含量虽然降低,但仍占优势,蒙脱石与高岭石的平均含量均有所增加,但绿泥石的平均含量降低;伊利石结晶度与化学指数有所减小;(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比值增加。以上粘土矿物变化特征反映了本阶段的环境较C阶段湿润。酒东盆地大凹井钻孔沉积物粘土矿物特征指示该区域1.7Ma以来总体上属于干旱型环境,但是存在两期湿润阶段。通过对比区域的环境记录,我们认为酒东盆地的沉积环境总体变干的趋势受亚洲内陆干旱化控制,其中的湿润阶段主要受到东亚夏季风增强的影响,夏季风增强导致季风区的边界向西迁移,进而影响到本区域。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和大时代背景下,国家对新时期外语学习者提出了新的学习目标。2017版新课标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表达能力。目前,笔者基于大量文献发现高中学生写作输出表达普遍存在不地道、不流畅、不得体等问题。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认知策略为理论基础,以长沙市XX中学高一年级某班为研究对象,并运用了问卷、访谈、写作测试等研究工具收集数据并进行研
在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前期各政权的相互对峙中,青齐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地区。东晋十六国时期,青齐地区基本由北方政权控制,淝水之战后,东晋北伐收复青齐地区,但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满足于偏安的局面,收复的失地最后被后燕控制。东晋末年,建于此地的南燕政权为刘裕所灭。其后,刘裕建宋代晋,统治青齐地区长达半世纪,后北魏大将慕容白曜趁刘宋内乱之际夺取青齐地区的统治权。青齐地区位于淮河以北,南北政权都曾在青齐地区实施过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以SNCA基因编码的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聚集形成路易小体(Lewy bodies,LBs)和黑质
c-Myc是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helix-loop-helix-leucine zipper,HLH-LZ)家族的转录因子,在细胞增殖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试验旨在构建绵羊c-Myc与EGFP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探讨c-Myc基因对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本试验合成了绵羊c-Myc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在后面添加柔性linker肽(G_4S)_3序列,构建了c-Myc-(G_4
本文旨在探讨Visible Body软件应用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可行性,列举了探究式、小组合作式以及自学辅导式三种教学模式与Visible Body软件的有效结合,并具体分析实践后的教学效果。基于文献综述了解可视化人体软件的技术发展和Visible Body软件实践教学的研究趋势,总结教师访谈中提出的建议并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后的学生测验成绩和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学生对Visible Body软件辅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的到来,如何高效的进行知识资源的获取、分享、融合和利用逐渐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我国也顺应时代地提出了以创新为驱动、全行业“互联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的应用领域中都产生了海量数据。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有用的知识已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数据挖掘因此成为目前的重要研究领域。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的
汽轮机-压缩机机组(简称汽-压机组)是化工行业的重要设备,容易发生振动失稳、连锁停车等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对其安全状态的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故障,消除隐患。因此作为化
目的:探讨颗粒栓塞后加用弹簧圈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2月-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大咯血患者63例,以术中栓塞的127支靶血管为研究对象,根据颗粒栓塞后是否使用微弹簧圈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3支血管单用GS颗粒+PVA颗粒,B组84支血管使用GS颗粒+PVA颗粒栓塞后联合弹簧圈栓塞主干,对
二羧酸(Dicarboxylic acid,DCA)是脂肪酸ω-氧化的产物,在禁食、脂肪酸代谢遗传缺陷等情况下脂肪酸ω-氧化增强,机体DCA代谢加速,但是DCA对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论文将探讨二羧酸对大鼠肝脏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为相关疾病发生的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构建由十二烷二羧酸(DCA12)诱导大鼠肝脏脂肪病变的动物模型。大鼠禁食48h后灌胃给予十二烷